今天蒂姆·鄧肯47歲了。蒂姆鄧肯的強
他退役也快七年了。終極
十年前這會兒,團隊他進了生涯最后一次年度一陣,領袖力和馬刺過了湖人、蒂姆鄧肯的強勇士與灰熊,終極輸給了雷·阿倫最后那記三分;下一年,團隊奪冠了。領袖力
是蒂姆鄧肯的強的,雖然許多人印象里“鄧肯老了就藍領化了”,終極但那是團隊他生涯最后兩年的事。他所謂的領袖力藍領化,也只是蒂姆鄧肯的強相比于他二年級奪冠總決賽場均得到球隊85分中的27分成為史上第二年輕總決賽MVP、八年級拿到第三個總決賽MVP、終極十年四冠、團隊生涯前八年全部年度第一陣容、2002-03季幾乎單核奪冠這些壯舉而言。
2011-14,即馬刺西決、總決賽和奪冠那三年,36歲到38歲的鄧肯,都是球隊第二得分手。
2012-13季,鄧肯37歲,年度一陣。
2013年總決賽,馬刺3比4惜敗。但鄧肯最后兩場合計54分,整個系列賽場均馬刺最高的19分12籃板——如果沒有雷·阿倫那個投籃,他很有可能在37歲那年拿到自己第四個總決賽MVP。
2014年馬刺奪冠,萊納德是總決賽MVP。
那年季后賽:鄧肯場均16+9+2,萊納德場均14+7+2,帕克場均17+2+5,吉諾比場均14+3+4。
那年的馬刺過于團隊,所以不顯,但綜合整個賽季,鄧肯的WS和萊納德并列全隊最高;季后賽綜合球隊第一人——鄧肯那年38歲,常規賽聯盟三陣。
37歲的聯盟一陣,差一場勝利就可能總決賽MVP。
38歲的冠軍隊首席內線。
2014-15季,鄧肯生涯倒數第二年,已經老得不行了,場均29分鐘里14分9籃板;但他當季包攬馬刺51%的背身單打進攻;背身單打效率當季全NBA第四。
單打?
單打。
一個相當反直覺的事,畢竟太多人覺得鄧肯是個團隊球員,所以也忘掉了他的單打——鄧肯比同時代同位置其他老幾位先拿到冠軍的決定因素,是單打能力。
1999年總決賽,馬刺和黑八的尼克斯場均85比80的低比分。
二年級的鄧肯場均27分14籃板2封蓋,命中率54%。
那年尼克斯是一路拳打腳踢(字面意義的)到總決賽的,鄧肯這些分,當然不是憑空送的了。
那年稍早,馬刺4比0湖人,鄧肯場均29+11,鯊魚場均24+13。那年防鄧肯的霍里總結得很好,說鄧肯不像鯊魚那么威猛,但他有許多武器。
鄧肯所謂的許多武器,最有名的大概是他招牌的左腰打板投籃——面筐,三威脅,一個打板。
這招可以針對一些大個子,比如229公分高的布拉德利,來玩面筐。
但他有許多其他招。
被OK組合壓制三年后,2003年鄧肯帶著二年級的帕克、新秀吉諾比利和37歲的上將去打湖人。第六場,洛杉磯。
鄧肯開場右腰拿球,直接碾壓到籃下,頂飛霍里上籃。
——力量背打。這是KG、拉希德、韋伯和德克都缺少的。
——也不能怪霍里扛不住鄧肯:連郵差這一身鋼筋鐵骨,也防不住鄧肯的左肩轉身高點鉤射。
于是鯊魚來防鄧肯,鄧肯左腰前轉身,鉤射:
——鯊魚的力量跟得上他,但敏捷就差一點了。
這時代都在贊美長人能跑能跳,其實那會兒鄧肯也可以——運球一條龍,在被科比追上瞬間,助攻羅斯上籃。
他也可以在右腰試圖打鯊魚:他左右肩都能翻身,左右腳步伐都熟練,所以左腳虛點、右肩假翻身、晃起鯊魚,然后上籃。
當然,面筐拋射鯊魚也是有的。
所以對手都忌憚鄧肯走中路和左肩轉身,這就給了他足夠的余裕,施展底線轉身打板。
這就是鄧肯的單打。
面筐,他有打板中投。不如KG和拉希德,但打鯊魚和布拉德利夠用了。
左腰背身,他有中路靠打左肩翻身。不如鯊魚,但打鯊魚之外的人夠用了。
如果對手嚴防他左肩翻身,那他有底線后轉身:不如KG和拉希德射程遠,也不如后期德克的金雞獨立,但用來作為左肩翻身的反制措施,夠用了。
論籃下力量他不如鯊魚,論面筐招式他不如德克,但他可以選擇適當的對手,用相應的招式對付——比如對布拉德利用面筐,對鯊魚用后仰鉤射,對郵差用高點勾射,等等等等。
最后,數據。
我不提鄧肯生涯總得分季后賽第六,常規賽+季后賽總得分歷史第九。
下面這張圖,許多人都知道:25年里,低位禁區周圍一圈,就是鄧肯和鯊魚在刷分。
當然咯,好多人會覺得,藍領嘛也能蹭點分。
區分藍領不藍領,無非看單打得分唄?
畢竟藍領就是吃餅,非藍領就是單挑咯?
2000-2016,NBA籃下投中前三:勒布朗、德懷特、鄧肯。
短中投,4到14英寸,得手前三:鄧肯、布蘭德、KG,后面是加索爾、杰弗森和科比,然后是老喬、馬里昂和德克。
會有人說了:都有馬里昂了,難道鄧肯不是靠吃餅?
答:十六年間,鄧肯的短中投受助攻率41%,布蘭德59%,KG 51%,加索爾42%,大阿爾49%。
禁區周邊一圈單打得分,鄧肯領先同時代。
(如果您注意到了科比和老喬,的確,他們是那時代背身最扎實的倆外線嘛……)
更有意思的數據。
2000-2016,科比受助攻二分球5972,非受助攻二分球11244,全聯盟第一——這符合我們的印象:進了三分線,科比就是單打王,不用吃助攻。
2000-2016這些年,NBA非助攻二分球前七——或者說,單挑投中二分球,前七位:
科比、勒布朗、帕克、韋德、鄧肯、甜瓜、AI。
看到韋德甜瓜AI這些單打魔王的名字中間,夾了個鄧肯——有點反直覺哈?
實際上在這十六年里,鄧肯同期單挑二分球得手7720,還多過同位置老哥們德克(7512)和KG(4966)。單打能手斯塔德邁爾和波什,同期單挑二分球都沒超過5000。
即,在一個長達十六年的樣本里,鄧肯的二分球單挑得分時代第五、內線中第一。
那會兒還沒有如今這么寬廣的空間,這么多變招因素,NBA的王座上又坐著鯊魚。
想拿冠軍,只能從一個回合一個回合的強攻中磨出來。
這就是鄧肯一路打過來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