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防與實際的當防效率,不一定是守者說甜時候一回事。
通常描述巨星難防的瓜科,都是比難球員自己,想想當事人的當防心理。
野球場打過籃球的守者說甜時候諸位,一定有體會:
有人得分靠偷下,瓜科有人得分靠定點,比難有人得分靠人喂球,當防有人得分靠打擋拆,守者說甜時候有人得分靠跑底線。瓜科
這些分,比難丟了就丟了;你會懊悔自己漏人,當防跟隊友說一聲“我的守者說甜時候我的!”就過去了。瓜科
你想的要么是“下次再認真點,也許就防住了”;要么是“本來就沒他高沒他壯,防不住也正常。”
但球場上如果有個人,不停用各種動作挑你,每個動作都還能投得進(當然也會投丟),而且不停地從各個角度挑你;你每次防他,他都有新的招式使出來;你回頭一看籃筐,明明覺得防住了,還他媽進了!(當然也有投丟的),你會印象深刻。
賽后一看得分,他不一定是投得最準的、得分最高的,其他快下的喂球的擋拆的跑底線的也許得分更高,但你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家伙:
“太難防了!”
旁觀者看的是數據,當事人在意的是技術和體驗。
沒打過球的諸位,咱們以《Slam Dunk》舉例。
按統計,神奈川大賽,赤木場均25分,流川場均30分,相去無幾。論統計,對山王三井射中8個三分球,得分在流川之上。
但為什么流川被說是湘北的王牌呢?
對山王工業,流川下半場不過進了一個補扣、投中一個拋射、射中一個三分球、追身射中近筐中投。為什么好像驚天動地呢?
因為直面防守,也因為出人意料:澤北料不到他會突破拋射,他拋了;澤北料不到他會三分球,他進了。
讓人印象最深的,永遠有這三個因素:直面防守、出人意料、層出不窮。
皮爾斯曾經比較科比、麥蒂、卡特、甜瓜、勒布朗。
麥蒂是小前鋒身材里的組織后衛,投籃起跳點高到你蓋不到,所以你總得琢磨別讓他進入投籃位置。
卡特是投籃起跳很快,同時第一步驚人,所以特別需要在意防守的尺寸。
勒布朗壯而又快,而且一個肩膀就能卡到身位,而且左右手全能,不停的身體接觸也讓你疲倦。你可以嘗試讓他跳投。
——發現沒有,皮爾斯對這三位,都是有所顧忌,有所對策的。
說甜瓜和科比了。
甜瓜,皮爾斯的原話:
“他是個獨一無二的組合體,高大,強壯,跑跳,還有世界級的投籃能力,天然就能襲筐——他比賽的每個技術環節都卓越;有些球員擅長一兩招,甜瓜什么都會,而且他沒有特定甜區,他哪里都投得進;他的體格和投籃手感之結合是無與倫比的,你一刻都不能松懈。科比是史上最好的得分手,但我防他背打時沒防甜瓜那么難受;勒布朗很強硬,但有些時候你可以防他跳投;對甜瓜,沒辦法放。”
從甜瓜2003年入行,到他2018年開始不打首發了,這期間他得了25417分,同期僅次于勒布朗的31038分。
同期單打得分,甜瓜次于勒布朗、韋德和帕克——三個外圍突破怪——同代第四。考慮到前三個都是外圍球員,甜瓜是同代鋒線球員中直面防守單打得分最多的人。
籃下得手第四——僅次于勒布朗、德懷特和韋德。
長中投得手第二——僅次于德克,高于科比。
中距離投籃占總投籃49%。
三分球同代第十四——高過喬·約翰遜。
他經常浪投,所以數據效率不會好看。
但的的確確是,從襲籃,到背打,到中投,到三分球,到處都有,讓對位人沒法松懈,“沒辦法放”。
投不投得進是賽后數據總結的事。
“有沒有限制甜瓜不讓他舒服出手”,是防守者自己在意的事。
畢竟打過野球的心里都有數:“對面這球沒投進,到底是我防得好,還是我運氣好他投丟了,我自己心里清楚”。
針對科比,皮爾斯的說法:
他有別于其他人的,在于他的殺手氣質。他會無休止地反復來搞你,從一切可能的角度,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搞你。
這就像,巴圖姆剛去開拓者時,麥克米蘭教練簡單告誡他:
防麥蒂?防他強投;防勒布朗?限制他突破;防科比?“祝你好運。”
科比并不總能像韋德那樣擺脫出空檔,中位背身未必壓過皮爾斯,長距離遠射的無視防守度不一定好過卡特和雷,試探步不一定好過甜瓜和德克;運用擋拆和傳球視野并不比羅伊好;被鎖到沒機會了強投那一下很厲害,但麥蒂也有類似威脅。
但科比可怕在:這些玩意他都會,而且隨時會有新的招式出來搞你;他中年后自號“黑曼巴”,就自豪在“黑曼巴蛇可以急速完成一系列動作”。
我很喜歡舉的一個例子:
2006年對太陽系列賽第五場50分之戰,科比一度左右腰換著打,有段時間巴博薩防他,被他摧毀了。
一個最典型的球是這樣的:
科比左腰卡住身型要位,壓制巴博薩。球傳過來,科比跳步接球,落地的同時右腳往后一拉,卡身位。
巴博薩立刻跳后一步,防科比右肩翻身。科比背身接球在手,左腳中軸腳,右腳立刻旋轉,左肩直接翻身面筐;巴博薩先撤步防科比突破,發現科比可以中投,急忙上前。
科比一個輕微的投籃假動作,立刻放下;巴博薩上步補位,發現科比投籃只是假動作,且左腳稍微在右腳前,不適合起跳,于是重心放下,再防科比右手運球突破。
結果科比直接連一個強行起跳,空中調整身位中投。解決。
非常細微,非常之快。你如果只看比賽,只來得及看到科比背身接球右腳往后一點,一個轉身右腳再一點,中投。一氣呵成。短短3秒,三到四個假動作一氣呵成。
招式一個個分解開來,誰都會;但他能一口氣完成這些,速率、精確度、細節。
而且因為他先前已經用各色招式蹂躪了巴博薩,巴博薩完全被他牽線木偶似的提著——你只看巴博薩的動作,會覺得他大驚小怪,仿佛抽風。那是被科比細碎的小動作折磨怕了。
直面防守。出人意料。層出不窮。
這也是為什么杜蘭特與歐文很欣賞科比的原因:即便杜蘭特的得分效率在科比之上。
一對一攻擊大師都精益求精,所以對類似的東西格外在意。
旁觀者看的是分數,看投進多少投丟多少,來判斷防守的難度。而當事人在意的,是技術和體驗。
比如,這球科比投進了,但莫布里在被他晃飛的一瞬間,就知道“我沒防住”,至于后續進不進,都不妨礙那點挫敗感了。
當然凡事一體兩面:直面防守也導致經常蠻干,出人意料也導致經常投籃不合理、層出不窮也導致經常投丟得多。
但在當事人觀感里,當你沒法有針對性舉措,無法獲得“這一個我防住了”的實在感,只能被動地任由對方依靠步伐、反應、手感、協調性和無窮體能,無休止地用各種方式直面防守投進了許多匪夷所思不合常理的球后,那感受就是倆字:
“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