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2023年電動汽車將占全球汽車銷量五分之一
4月26日,財聯車早國際能源署(IEA)預測,社汽今年全球售出的報月汽車中近五分之一將是電動汽車。此前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已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財聯車早根據該機構的社汽年度展望,對電池驅動車型需求的報月顯著飆升意味著電動汽車將占全球汽車銷量的18%,而2020年僅占4%。財聯車早
財聯社汽車:“電動化”正在加速席卷全球汽車市場。社汽
中汽協:碳酸鋰等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大起大落不是報月正常現象
4月26日,在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2023年度大會上,財聯車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炳鋒表示,社汽中國動力(600482)電池行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報月包括電池產業鏈分工、財聯車早價值鏈分配等。社汽“原材料適當漲價是報月正常現象,但大起大落不是正常現象。”付炳鋒說認為,新能源汽車是我國的戰略新興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是關鍵,原材料短期大幅下降也不是很正常的現象。“行業要以之前大幅漲價為教訓,保證價值鏈的合理分配,避免大起大落的影響。”
財聯社汽車:任何一個行業、產業,價格的穩定都是關鍵原則。
乘聯會:4月前三周乘用車市場零售100.7萬輛 同比增長72%
4月26日,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1-22日全國乘用車廠家批發90.9萬輛,同比去年增長77%,較上月同期下降1%;今年以來累計批發597萬輛,同比去年增長0%。市場零售100.7萬輛,同比去年增長72%,較上月同期增長20%;今年以來累計零售529.3萬輛,同比去年下降4%。4月1-22日,全國乘用車廠家新能源批發35.3萬輛,同比去年增長83%,較上月同期增長4%;今年以來累計批發185.4萬輛,同比去年增長34%。新能源車市場零售35.2萬輛,同比去年增長98%,較上月同期增長13%;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67.5萬輛,同比去年增長34%。
崔東樹:前期庫存的國六B車型加速清庫,價格松動有利于車市增量。各地等促消費活動,有有利于市場向好。
動力電池發展行動白皮書:到2025年液態電池比能量成本低于0.55元/Wh
4月26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動力電池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白皮書,白皮書提出:到2025年,液態電池比能量高于350Wh/kg,循環次數高于1000次或12年,成本低于0.55元/Wh,在-20℃環境下容量保持率不低于80%,動力電池具備3C以上充電能力,全固態單體比能量達500Wh/kg;構建動力電池系統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在電芯熱失控的情況下,電池系統不起火;形成產銷規模在60GWh以上(加儲能約80GWh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4-5家;培育形成一批具備年回收能力達到100萬噸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業,鋰金屬的回收再利用率達到95%以上;推動實施動力電池生產體系碳足跡管理,促進降低碳強度,有效控制碳排放總量;動力電池電芯形成8-12種標準化規格尺寸,加快換電電池的推廣應用;動力電池產業海外生產銷售達到30%以上。
財聯社汽車:動力電池產業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蘇州將發放3000萬數字人民幣購車紅包
4月26日,據“蘇州發布”消息,結合蘇州聯動上海五五購物節,為擴大汽車消費,蘇州市級層面將發放3000萬數字人民幣購車專用紅包,每個2000元,共計發放15000個。
財聯社汽車:全國各地的促銷費政策仍在持續進行中。
東風日產、英菲尼迪最新人事任命
4月26日,東風汽車(600006)有限公司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公布最新人事任命,劉新宇出任東風日產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藤木稔大任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英菲尼迪事業總部總部長。
財聯社汽車:東風日產、英菲尼迪近年的壓力不小。
比亞迪海鷗上市 售價7.38萬元-8.98萬元
4月26日,比亞迪(002594)海鷗正式上市,提供305km、405km兩款不同續航里程版本(CLTC),售價區間為7.38萬-8.98萬元。新車搭載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擁有純電動車專屬的安全車身結構,其白車身本體高強度鋼占比高達61%。在安全配置方面,海鷗全系標配主/副駕安全氣囊及前后排貫穿式側氣簾,前通風盤、后盤式制動,ESP電子車輛穩定系統和EPB電子駐車制動。
財聯社汽車:海鷗不僅補強了海洋網的產品矩陣,更成為比亞迪沖擊全新市場空間的生力軍。
12.49萬元起 長安第三代CS75 PLUS上市
4月26日,長安汽車(000625)第三代CS75 PLUS正式上市,推出5款車型,官方指導價12.49萬-14.99萬元。新車在設計層面迎來更新,配備有L2級別輔助駕駛,可實現全速段智能巡航、限速識別、并線輔助等功能。動力方面,新車搭載最大功率138千瓦,最大扭矩300牛·米的1.5T、和最大功率171千瓦、最大扭矩390牛·米的2.0T藍鯨動力發動機,匹配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
財聯社汽車:自主品牌緊湊型SUV市場的老牌“頂流”,在當下電動化的時代中,這次換新非常關鍵。
鴻海集團規劃生產售價低于1萬美元的電動車型
4月26日,鴻海集團電動車策略長關潤表示,鴻海集團規劃生產每輛售價低于1萬美元的電動車款,不排除在臺灣地區銷售。鴻海集團此前表示,到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占率達到5%的目標不變;要達成此一目標,集團初期鎖定每輛電動車售價位于3萬美元至5萬美元的市場。
財聯社汽車:“代工之王”的造車之路正在提速。
俄媒:伏爾加汽車廠正與3家中國公司洽談組裝拉達品牌汽車
4月26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伏爾加汽車廠總裁馬克西姆?索科洛夫透露,該廠正與中國三家大型汽車公司就可能在其三家工廠組裝“拉達”品牌新車型進行談判,預計今年將達成協議。伏爾加汽車廠在陶里亞蒂、伊熱夫斯克和圣彼得堡擁有生產基地。去年5月中旬,法國雷諾將其在伏爾加汽車廠公司的股份(67.69%)轉為俄聯邦的國有財產。
財聯社汽車:不久前公布的俄羅斯一季度“最受歡迎汽車品牌榜”中,前十名有七個是中國品牌。
本田計劃2026年前推出四款新純電動車
4月26日,本田汽車表示,計劃在2026年前推出四款新的電動汽車車型,且將與臺積電就芯片采購展開合作。
財聯社汽車:半導體的穩定采購,對于車企的轉型越來越重要。
起亞:今年一季度凈利潤2.12萬億韓元
4月26日,起亞表示,第一季度凈利潤2.12萬億韓元,預估1.8萬億韓元;第一季度銷售額23.69萬億韓元,預估22.76萬億韓元。
財聯社汽車:在全球市場,起亞依舊實力強勁。
(財聯社記者 張屹鵬整理/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