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今天(12月8日)下午,南京評話南京評話群英會在南京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年歷本土最活躍的史的事方言說書人匯聚一堂,用南京話講南京故事,暢聊現場觀眾頻頻捧腹、有趣興致盎然。京故此次群英會以“弘揚傳統文化,南京評話永葆方言活力”為主旨,年歷現場還啟動了“江蘇省方言文化保護行動”。史的事
南京評話實際上就是暢聊用南京話說書,將書本上記載的有趣各類歷史小說或故事,結合評話者自己的京故理解,用自己的南京評話方式表達出來。南京評話又稱“講評詞”、年歷“南京評詞”、史的事“說書”,以說為主,輔以表演,以長篇講史類為主,在說書過程中穿插許多南京的風土人情、歷史掌故、名勝古跡等介紹,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有記載的南京評話歷史很長,相傳始于明末清初的“說善書”。
南京評話作為極具方言特色的地方曲藝,能夠做到詼諧生動,老少咸宜,深受南京及周邊地區民眾的喜愛。本場南京評話群英會由南京市文化館與南京評話傳承社主辦,江蘇文藝廣播《曲苑茶樓》與南京七彩石文化藝術服務中心承辦。節目由演出和訪談暢聊兩個部分組成,既演繹南京評話的生動藝術形式,更探討方言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意義與舉措。
群英會現場,可謂是名家薈萃、精彩紛呈。江蘇文藝廣播《曲苑茶樓》節目主持人王鵬,自己就是一位評話演員,他不僅擔任現場主持,更為觀眾們帶來了《四大名菜》等評話節目,他的率先開演,也為會場奠定了熱烈氣氛。作為南京評話重要傳承人,王鵬說:“我覺得自己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多說書,做好南京評話的傳承;與此同時,更要結合媒體人的身份做好傳播與推廣,把南京評話這一極具方言文化特色的地方曲藝更好地發展下去。”南京評話演員張國宏的《社區趣事》講訴了一個在現代社區里發生的家長里短的趣聞趣事,故事非常接地氣。南京評話重要傳承人李傳坤的《聚寶盆》,則是將南京中華門(又稱聚寶門)歷史上的精彩傳說以評話進行了演繹。他們的演出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現場歡笑不斷、掌聲不絕。南京評話代表人物、重要傳承人查志華壓軸登場,他表演的《鳳凰臺的傳說》更是把整場活動推向了最高潮。
在訪談環節中,查志華先生談到南京評話的發展現狀。他坦言,南京評話的傳承仍有很多可以發掘的地方,現有的南京評話節目需要有效保存下來,他歡迎更多的曲藝愛好者、文化熱心人能一起加入到這個行列當中。他還表示:今后不僅要繼續多演出,讓觀眾更加了解南京評話這門地方曲藝,而且還要繼續致力于年輕演員的培養與指導,讓南京評話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江蘇省曲藝家協會相聲藝術委員會主任、相聲表演藝術家呂少明則聊到了方言藝術對方言文化推廣的重要性。他認為,只要繼續把方言藝術深耕細作,做到與時俱進,符合現代人生活特征和審美需求,方言文化就一定會迸發出新的火花和展示出無限韻味。作為南雍書會的策劃人,南京評話重要傳承人鄭建先生為大家介紹了南雍書會為方言文化推廣所做的努力以及未來的計劃。
方言文化作為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亟待更好地傳承與保護。演出最后,“江蘇省方言文化保護行動”隨之啟動,江蘇文藝廣播將與江蘇省曲藝家協會攜手,發揮媒體的宣傳傳播功能,為方言類節目提供更多展演與播出的平臺,加大對方言類節目的錄音采集,配合策劃和組織各類方言交流活動,開設評話等曲藝專欄等,探索方言藝術的傳播新思路,助力方言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弘揚傳統文化,永葆方言活力。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