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十年之后又不一樣的當孩「SLAM DUNK」
終于來了!
從21年初《灌籃高手》劇場版的灌籃高手消息爆出,到八月份公布全球定檔日期,十年之后再到如今距離首映只差一天......期待了四百多天的當孩我們,終于能走入影院見證那次跨越世紀的灌籃高手擊掌,喊上一句「爺青回」。十年之后
根據已上映地區觀眾們的當孩反饋可以得知,電影并沒有選擇延續櫻木花道或者流川楓兩大人氣角色的灌籃高手主線視角,而是十年之后借「湘北五虎」中存在感較低的宮城良田之口,講述了萬眾矚目的當孩「全國大賽」。
在談到這樣的灌籃高手選擇時,井上雄彥表示,十年之后自己創作《灌籃高手》時還很年輕,當孩意氣風發,灌籃高手喜歡的也是櫻木這樣擁有巨大能量和無限可能的英雄主義角色。但現在27年過去,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反而更想把故事從一個經歷過痛苦、更靠近生活的角色口中講出來——1米68的宮城,就是這樣的人。
「畢竟,大家都在經歷痛苦不是嗎?又不是所有人都有無限的可能。」井上雄彥曾在采訪中這樣說。
井上雄彥
宮城的人生經歷充滿了波折,自小父親過世,與哥哥、媽媽、妹妹相依為命,又因為海難失去哥哥后,全家搬至神奈川才有了后來的故事。但其實早在漫畫中,井上雄彥便透露出了對宮城良田的「偏愛」。
作為除了男一櫻木以外,全劇唯一擁有明確感情線的角色,宮城的故事簡練但立體,清爽的外形、討喜的性格加上超高的雙商也讓他攏獲了許多觀眾的喜歡,即便是到了全國大賽這樣的舞臺上,串聯球隊的重要屬性依然讓他存在感十足。
「問題兒童又怎樣?」
2004年12月,為了紀念《灌籃高手》累計銷售突破一億冊,井上雄彥在神奈川縣一所廢棄的中學教室的黑板上,用粉筆畫了滿滿23間教室的黑板,描繪出在《灌籃高手》漫畫版結尾,即湘北對山王之戰10天后的劇情,并命名為《十日后》。
戰勝山王后,元氣大傷的湘北卻止步全國16強,沒能再進一步。主角們隨后開始了新生活,宮城良田成為了湘北的隊長、三井壽留隊備戰冬季賽、引退離隊的赤木剛憲,在為升入大學而努力、最接近步入職業籃球的流川楓,被選入了日本國青,未來計劃去美國發展;
而「天才」櫻木花道則因為嚴重的背傷去了海邊療養,在那里,他讀完了赤木晴子寄來的信,面對醫生的問詢,標志性地說出了那句:「因為我是天才啊!」。
鮮活的角色們各自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沒有一路綠燈,沒有捧杯撒花,這就是井上雄彥筆下并不完美,但極具代入感的青春。
這樣一部強共鳴屬性的漫畫,從1990年至1996年在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連載,迄今在日本的漫畫發行量已超過1億2千萬冊。
而借助動畫出海的巨大影響力,這部動漫作品在全球的輻射范圍,已經很難用任何數據衡量了:所有80后90后都能哼哼兩句的《直到世界盡頭》;去日本旅游時一定要去朝圣的鐮倉高校前站;早已經被玩壞的「教練我想打籃球」;還有那永遠都能讓人熱淚盈眶的「最光榮的時刻」......如今電影即將上映,各大城市馬上爆滿的影廳便是最佳印證。
還未上映,已經預定年度動畫電影?
盡管早在27年前,井上雄彥就用整整40頁的「無對白」分鏡特寫,傳神地勾繪出了「全國大賽」,但這絲毫沒有打消今天的人們對這部電影的熱情。
自2022年12月3日上映以來,灌籃高手在日本本土蟬聯 8 周票房冠軍,最終票房突破127.6億日元,吸引了888萬人次走進電影院觀看,排名日本影史第24位。而除了引導「爺青回現象」以外,電影本身的優良制作也收獲了很多沒看過原著的觀眾的好評。
而在國內,《灌籃高手》貓眼平臺上想看人數達到了105萬,這也是該平臺上首部想看人數破百萬的進口電影;燈塔專業版數據也顯示,《灌籃高手》預售票房已經破億,且零點場就達到了1000萬,超過《小黃人大眼萌》成為了中國影史動畫片零點場票房冠軍。
根據統計,內地影院上映首日排片也超過13萬場,占比近八成,網友也紛紛預測《灌籃高手》電影版有望在中國市場創造10億級的票房成績。
此外,在上周末的時候,電影《灌籃高手》在北京大學舉行全國首映儀式,27米巨幕加上頗具沉浸感的周邊設置,讓空無一座的邱德拔體育館充滿熱血氛圍,觀眾們齊聲高唱《直到世界盡頭》,現場頗有種「買了電影票在演唱會看球賽」的感覺。
北大的全國首映現場
此前,官方公布了片頭、片尾兩支全新主題曲,分別由日本樂團 The Birthday 和 10-FEET演唱。雖然《直到世界盡頭》和《好想大聲說愛你》兩首名曲原唱的缺席讓粉絲們感到有些遺憾,但這也順應了這部電影版的態度——縱使要保證情懷的準確傳遞,但從主創團隊到制作團隊,仿佛都抱著一種破舊立新的態度在做這件事。
因為距離動畫版上映的時間已經過于久遠,以及「初代赤木」梁田清之的離世,本次「湘北五虎」采用了一套全新聲優陣容,且五位都是具有高中生聲線的資深從業者。
「湘北五虎」全新聲優陣容
而影片面世以后,面臨的最大爭議還是人們口中的「三渲二」。
據了解,本次電影中的制作團隊先通過技術建模,然后將模型渲染成2D的色塊效果,最終呈現了一種略顯柔和的視覺效果。許多粉絲覺得,放棄原版的高對比度和力量感而這種并不新穎的技術,會使得電影缺少一定的表現力。
不過,畢竟當時的動漫技術,并不完全適合如今大熒幕觀眾們的觀影習慣,加上考慮到周期、預算還有人才各方面的因素,制作方這樣的決定也并無道理。
而且相信當那一頭紅發以及原汁原味的劇情出現在大屏幕上,在滿滿的情懷支撐和體育自帶的熱血屬性面前,這些可能都不算什么。
畢竟,這可是《灌籃高手》啊!
「我們都成長為了
各自生活中的captain」
「三年前他和她相遇在師大路的報攤,
為了買同一本《灌籃》
兩個人對上了眼...」
報刊里一眼就看到的漫畫書、又或者畫質感人的臺式電視屏幕——不管當年是以什么打開方式認識《灌籃高手》,再次看到那些熟悉的身影之后,可能總會有一些屬于青春的記憶碎片浮上心頭,可以是一個地點、一段旋律,或是一個人。
「每一幀喚醒的都是一個小屁孩跑到書攤買漫畫書的記憶······歲月如歌,我們都成長為了各自生活中的captain, 謝謝井上雄彥老師。」——@譚天_SkyChord
「在神奈川的電影院看灌籃高手。看電影途中流的眼淚大概有一半是:‘啊,我終于走到了這里’的感覺。」——@Lain
而對于愛體育的人來說,最酣暢淋漓的比賽記憶大多都隨著踏出校門的那一刻,永遠地留在了學校里。這也是為什么「一生只有一次」的耐高、CUBAL和NCAA等校園賽事,永遠不缺少熱血屬性,并且一直擁有不俗關注度。
當然,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那以后,踏入專業球館都只能作為看臺上的觀眾,甚至可能都沒有任何正式比賽的經歷,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在可能如意也可能不如意的生活中,抽時間回憶起那些關于籃球、關于青春最絢爛的記憶。
當年那個陪你打球的女孩,明天又會不會和你在不同的城市,看同一部灌籃高手呢?
球館玻璃門反射的陽光很刺眼,三年級的前輩們還是要帶著遺憾離開,櫻木和晴子也沒能終成眷屬......就如同我們曾經那些年少輕狂的夢一樣,浮在當時一泡就是一整天的球場上空,可能再也摸不到了。
如今,終于有機會讓青春在回憶中再次重燃,隨著電吉他的轟鳴把這段回憶走完,在腦海中,重新譜寫一個關于兄弟、關于籃球、關于熱血的夢。
今天就先到這里。
電影,馬上該入場了。
﹀
微信推送機制再改版,為防止走散,請將「體育產業生態圈」設為?星標,接收及時、優質的體育內容。
文 / 李佳浚
編 / 劉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