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5月18日是國際館日“國際博物館日”。在江蘇,博物有這樣一些特別的江蘇博物館,他們與科技息息相關,科技跟交匯點記者一起去看看吧!類博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
作為國內最大的物館古生物專業博物館之一,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藏品豐富,國際館日展品精美,博物其中尤以“澄江動物群”和包括“中華龍鳥”在內的江蘇“熱河生物群”化石標本最為珍貴,堪稱國寶級的科技化石精品。作為2021年典贊?中國《十大科普作品》獲獎單位和今年首批授牌的類博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在國際博物館日和全國科普周期間對公眾免費開放,物館并組織專門的國際館日研學小分隊進行古生物知識講解和專題科普課。
南京地質博物館
南京地質博物館是博物中國第一個以地質礦產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博物館,設地學搖籃、江蘇中國石文化、礦產資源、地質環境、行星地球、生命演化、恐龍世界7個展廳及臨時展廳、學術報告廳等,展出巖石、礦物、古生物等標本約5000件。博物館標識系統完備,配套設施齊全,展陳手段先進。除常年對外免費開放外,還在地球日、科普周、土地日、博物館日等深入社區進行宣傳。
交匯點記者親身體驗推薦:地學搖籃展廳、礦產資源展廳、行星地球展廳、生命演化展廳。
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
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是集昆蟲研究、生態展示、科普教育為一體的自然主題博物館,共有10個室內昆蟲展區。在昆蟲博物館,不僅可以見到呆萌的甲蟲、絢麗的鳳蝶、隱身的飛蛾、會搬家的小螞蟻,還有超多世界珍稀甲蟲昆蟲。可以通過昆蟲形態、生活環境、主要類群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四個不同角度近距離觀察昆蟲,這里更有3D打印模型及沉浸感的視頻影像環境。
北極閣氣象博物館
位于南京市玄武區北極閣山上,是中國第一個氣象專業性博物館。博物館將自然景觀與氣象歷史文化交融,主展館設于原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建筑群內,分古代氣象、近代氣象、當代氣象和現代氣象科技展示廳四個展區。博物館按古代氣象、近代氣象、現代氣象三個部分的主題內容布局。全面反映從遠古至近代的氣象機構和觀測儀器、科技和氣象文化脈絡。在景觀區,設古代著名氣象歷史人物群雕和中國三千年氣象歷史記錄浮雕,展示古代氣象觀測儀器,凝練介紹數千年燦爛的中華氣象文明史。
中國血液學博物館
中國血液學博物館位于蘇州市姑蘇區十全街747號。博物館分為“生命長河 紅色樂章”、“篳路藍縷 砥礪前行”、“守正創新 累累碩果”、“德術并舉 國士無雙”和“繼往開來 奮進逐夢”等五個展區。走進館內,以血液的顏色紅色為主色調的大廳映入眼簾,博物館以時間軸為脈絡,回望中國血液學發展沿革、解讀各個時期的診療技術、回顧名醫大家風采、面向公眾科普教育,通過文字、圖片、實物與多媒體的結合,珍藏學科歷史、拜訪傳世經典、銘刻行業豐碑、傳播醫學理念。博物館里,還有此前的顯微鏡、醫學用品、老照片等珍貴資料和文獻手稿。
蘇州機器人博物館
位于蘇州的機器人博物館是以機器人為主題,圍繞“走進機器人時代”這一主題,分為機器人歷史發展區、機器人智慧生活館、機器人互動體驗館、機器人技術應用館、機器人教育實驗室、機器人影像館等六大館區,場館設計未來科技感十足,帶你穿越歷史進入一個奇妙的機器人世界。館內藏品豐富,集聚了中、美、英、法、日、韓等國家的前沿智能機器人,并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機器人教育課程和實踐活動,通過場景化營造、互動式體驗、啟發式教育,讓參觀者在領略機器人奇妙世界的同時,學習前沿知識,感受科技的魅力,成為機器人時代個人知識增長的夢工廠。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宣
圖片 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