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專欄作者 陳藍】
推遲兩天后,陳藍期待已久的星艦SpaceX超重星艦組合體終于在北京時間4月20日晚發射升空,開始它的首飛上網軌道首飛。這枚史上最大火箭在巨大的爆炸濃煙中緩緩升起,不斷加速,看還漸漸消失在視線中……
但它并沒有在預期的陳藍第2分50秒左右實現一級關機和二級分離。噴著火的星艦火箭在空中翻滾,第4分鐘,首飛上網火箭自毀系統啟動,爆炸即刻便發生凌空大爆炸,看還巨大的陳藍火箭化作了史上最大煙花。
超重-星艦組合體發射升空(圖源:NSF)
SpaceX公司觀看發射的星艦人群爆發出熱烈的歡呼。在大洋彼岸的首飛上網中國互聯網,無數人也發出了歡呼聲。爆炸
不同的看還是,一方歡呼成功飛行四分鐘,而另一方則為失敗歡呼。
在中美關系轉向對抗的時代,發生這樣的情況不足為奇。中國網民對美國變本加厲的反華政策,特別是打壓華為和中國芯片行業,以及星鏈為美國軍方服務等長期不滿。
不過,情緒不能帶來進步。馬斯克到底是不是大忽悠,星艦是不是那么厲害,它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對中國航天會產生什么影響?如果撇開政治因素,理智務實地從技術和戰略角度分析一下,也許更有意義。
星艦飛行中,可見未工作的發動機(圖源:互聯網)
星艦首飛,到底是失敗還是成功?
馬斯克曾經說,“首飛成功率只有50%,只要不炸毀發射臺就算成功”。星艦起飛時30臺猛禽發動機巨大的烈焰沖掉了發射臺混凝土地面,使之變成了一個大坑,飛出的碎片打壞了附近的儲罐和車輛。
但除此之外,發射塔完好無損。一級發動機在6臺未點火的情況下越過了Max-Q(動壓峰值點),到達了39公里高度,證明采用現代技術和冗余設計的多發動機并聯設計是可行的。和歷史上同樣采用多機并聯的N1火箭因發動機起火造成四射四敗相比,這是個巨大的進步。
從這個角度,說星艦首飛基本成功并不過分。
星艦凌空爆炸(圖源:互聯網)
但失敗終究是失敗。據稱這次發射耗資30億美元,二級分離失敗造成昂貴的星艦飛船還沒上場就化為烏有。真空版猛禽發動機、星艦高空再入和防熱系統都未能得到實際飛行驗證。發動機失效的最大嫌疑是來自發射臺混凝土地面破損時飛出的碎片,馬斯克承認新設計的臺下液冷鋼板來不及安裝,同時按照靜態點火數據錯誤估計了噴流對發射臺的損害。本以為它能承受一次發射。
雖然星艦已是低成本設計,但鑒于它的巨大規模,犯錯的成本依然很高。要按照SpaceX慣常的快速迭代方式進行連續試錯,資金和進度壓力非常大。星艦首飛突顯了這個問題,馬斯克和SpaceX將面臨巨大的考驗。
星艦發射臺損壞情況(圖源:互聯網)
其實,用首飛的成敗來評價星艦并不客觀。星艦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技術成就和人類歷史里程碑,還是騙取資金的營銷工具或者針對中國的戰略欺騙手段,只有對此做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并跳出情緒盲區才能下結論。
筆者的觀點是,它既不是采用突破性技術的新一代航天運載工具,也不是現有火箭的簡單放大和成熟技術的堆砌和疊加。它是總結歷史經驗、結合宏大理念和商業考慮、采用成熟適合技術優化設計的創新火箭。
簡言之,它是巨人肩膀上的產物,很值得我們關注和借鑒。當然,它毫無疑問也是自帶流量的營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