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尋跡位于南京紫金山梅花谷南側的江蘇景畫燕雀湖,大量落羽杉、老地歷史池杉、名初水杉等色葉樹種開始變色,冬美的燕五彩斑斕,雀湖風景如畫。燕雀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尋跡如今的江蘇景畫燕雀湖是人工湖,而歷史上的老地歷史燕雀湖,卻是名初天然湖泊,且面積大得多,冬美的燕二者位置也不一樣。雀湖
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副處長王廣勇告訴記者,燕雀燕雀湖與玄武湖是尋跡南京古代的兩大湖泊,兩湖以鐘山為界。燕雀湖在鐘山的南面,稱“前湖”;玄武湖在鐘山的北面,稱“后湖”。
初冬燕雀湖美景如畫 宋寧/攝
到了南朝的時候,前湖更名為“燕雀湖”,這與昭明太子蕭統有關。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聰慧好學、知識淵博,召集許多文學家,集我國秦漢以來文章之大成,選編《文選》60卷,即《昭明文選》,對后世影響極大。但蕭統在31歲時落水而亡,梁武帝十分悲痛,將他葬于前湖旁的安寧陵,并將太子生前鐘愛的琉璃碗和紫玉杯隨葬。
有個太監為了得到墓中的稀世珍寶,竟盜掘安寧陵。傳說當太監掠取珍寶逃跑時,突然數萬只燕雀飛來撲擊他。這一奇怪現象引起看守的警覺,命人把太監綁縛起來,從他身上搜出了被盜的珍寶。梁武帝后來重新整修蕭統墓,當封墓時,又有數萬只燕雀銜泥而來,筑起大大的墓包,日夜盤旋繞飛,像是在守護太子墓。從此,后人便把前湖稱為“燕雀湖”,又名“太子湖”。
初冬燕雀湖美景如畫 宋寧/攝
到了明朝,燕雀湖的面積大為縮小。公元1366年,即明朝建國前兩年,朱元璋下令興建宮城,經過劉伯溫堪定,認為燕雀湖風水極佳,宮城于是選定于此。朱元璋調集20多萬民工填燕雀湖,曾經浩淼無邊的燕雀湖大部分成了皇宮的地基,其殘留部分被分隔在了城墻外,成為如今的前湖與琵琶湖。
如今的燕雀湖在前湖的南面,是2005年由人工開挖的湖泊,因靠近梅花谷,所以也叫“梅花湖”。
因此,現在的燕雀湖和歷史上的燕雀湖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只是現代人借用了歷史上的名字而已。如果真要想撫今追昔,看看歷史上燕雀湖的遺存,大家可以去前湖與琵琶湖。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