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有福利很多人沒意識到,錯失上周日凌晨的歐冠那場歐冠決賽,是冠軍告
中國人離大耳朵杯最近的一次。雖然場上包括替補席,蘇的結沒有一張東方面孔,寧宣除了1991年出生的時代束國米主席張康陽。

他有一些更被人熟知的錯失身份,蘇寧創始人張近東唯一的歐冠兒子,和王思聰齊名的冠軍告“富二代”,以及被許多江蘇球迷口誅筆伐的蘇的結“老賴”——去年,幾乎在同一時間,寧宣國米踩過尤文,時代束問鼎意大利杯,錯失張康陽收到了來自家鄉的歐冠另類禮物,一條前江蘇隊球員的冠軍告討薪微博。

急著問他要錢的,還有一家國有大行。就在那條微博發布后不久,張康陽向法庭申請筆跡鑒定,此前他一直聲稱,與銀行簽訂的再融資協定與自己無關,簽字是被偽造的。鑒定結果證明,他的記憶出了差錯。賽前,張康陽曾告訴媒體,父親張近東因為太忙,無法親臨現場觀賽。這或許也是國米最終沒能拿下比賽的因素之一。《都靈體育報》曾做過統計,凡是有張近東現場督戰的比賽,國米還沒輸過。這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被稱為“張近東效應”。老張沒能到場,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去年,因為連續三年虧損,他執掌的上市公司蘇寧易購變成了ST易購,目前股價不到2元。光去年一年,他們就虧損了162億。就在歐冠決賽前一周,ST易購還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就公司經營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問題。

張康陽原本能為父親送上一份厚禮。如果國米能奪冠,
俱樂部估值能上升至15億歐元,蘇寧所持有的近7成股份可以賣個好價錢。可就像前國足主帥里皮所說,足球是圓的,但沒有如果。

金腰帶和無尸骸同為“富二代”,張康陽要比王思聰要低調很多。至今,中文互聯網上關于他的信息也并不多。最詳細的一份,來自于2017年,《財富》中文網一篇吹捧痕跡略重的報道。開頭就戲劇性地描繪了他第一次參加國米股東大會時的場景——在一眾國外股東尖銳的提問和批評聲中,張康陽緩緩起身,冷冷地告訴所有人:“我們來了,就做得到。”2016年,蘇寧出資2.63億歐收購國米68.5%的股份。剛畢業不久,還在摩根士丹利實習的張康陽據說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他遠赴意大利,和國米前主席莫拉蒂促膝長談,說服他把票投給了蘇寧。

在新聞發布會上,父親張近東激動地表示,進軍體育產業不足1年的蘇寧集團,與百年豪門國際米蘭牽手,讓人驚艷而欣慰。那年,老張在國內也大手一揮,在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的新賽季出征儀式上提出要求:三年問鼎中超冠軍,五年雄踞亞洲之巔。為此,蘇寧在休賽期花了7800萬歐元,引進了兩位巴西外援。“金元足球”并不是老張首創。就在此前一個賽季,廣州恒大隊實現了中超五連霸,拿下了三年來第二個亞冠冠軍,超額實現了老板許家印5年前那個“沖出亞洲,爭取在5年內拿到亞冠”的目標,代價是5年來近20億真金白銀的投入,光2013年請意大利人里皮執教,就開出了1個多億的年薪。球迷老張也喜歡意大利,所以讓小張收了意大利豪門。從那往后,張康陽出門經常戴著一條藍黑相間的領帶,那是國米的經典配色。2018年,年僅27歲的他成為國米主席。數月后,在蘇寧控股集團年會上,他從父親手里接過集團年終大獎,發表獲獎感言:“我做了整個華夏大地,沒有人敢做的項目。如今你到歐洲,到意大利,提到蘇寧二字,老百姓眼里滿滿的敬畏。”就國米一路上揚的成績來看,張康陽確實干得不錯。即便沒能復刻莫拉蒂時代的榮光,7年來拿下5個冠軍,時隔13年再度進入歐冠決賽,差點扳倒“宇宙隊”,這份答卷已足夠靚麗。

2018年5月21日,在意甲聯賽的最后一輪決戰中,國際米蘭戰勝拉齊奧并重回歐冠,張康陽喜極而泣。這期間,以意大利人為核心,國際米蘭員工從120人增長到600人,雖然依然要解決虧損和負債問題,但球隊在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實現了良性運轉,商業價值顯著提高。這恐怕是很多人沒想到的。國米的成績越好,江蘇球迷的傷口就越痛。2020年11月,江蘇蘇寧拿下隊史首個中超冠軍,卻在四個多月后因為蘇寧沒錢了遭遇解散。“國際米蘭金腰帶,江蘇蘇寧無尸骸”的說法不脛而走,球員無奈上微博向張康陽討薪。再加上來自各路債主的追討,當張康陽賽前接受《米蘭體育報》采訪,說出“自己是40%的中國人、30%的美國人、20%的意大利人和10%的世界公民”時,7500多公里外的國內,傳出對張家父子和蘇寧的一片噓聲。

徐徐沉沒的“聯合艦隊”上世紀90年代,蘇寧以鯰魚的身份出現在空調市場。當時,南京的家電市場還被百貨商店、中央商場、南京商廈等8大國營商場統治,蘇寧揮舞著“服務+低價”的兩把大刀,生生殺出了一條血路。買空調免費配送、安裝和維修,現在說起來稀松平常,那會兒成了蘇寧從國營商場手里搶市場的關鍵舉措。他們在南京主流媒體上打廣告,把空調的成本價、出廠價和零售價列出來,又承諾“差價必賠”。

靠著轟轟烈烈的價格戰,蘇寧迅速在全國站穩了腳跟。1996年,張近東拍板,蘇寧從空調專營轉向電器全國連鎖經營店,就是日后你我熟知的蘇寧電器。南方蘇寧在崛起,北方的國美也一躍成為北京最大的電器連鎖,并且在1999年把目光瞄向了全國,和蘇寧正面交鋒。這段日后被稱為“美蘇爭霸”的商戰一直持續到2008年,以黃光裕入獄草草收場。然而,日后來看,無論蘇寧、國美,還是老張、老黃,都只是這場戰爭的配角,真正的主角2012年才真正登場。他來自江蘇宿遷,在北京中關村闖出名堂,吭哧吭哧把老張20年前攪局的那兩把大刀磨得锃亮,架回到了他頭上。這個人就是劉強東。

在《財富》中文網那篇報道里,簡單記錄了2008年張近東的一個小故事。他向一位高管提問: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得到的回答是:我們自己。張近東給出的答案是,互聯網。如果屬實,老張至少是判斷對了方向,可蘇寧是結結實實地走錯了路。2012年,蘇寧和京東近身肉搏,每一方都消耗了近百億資金。結果是光腳的京東讓線上家電消費深入人心,拖著線下門店的蘇寧疲憊不堪。這場大戰直接讓蘇寧當年的凈利潤下滑近6成,創下當時上市以來最差業績。不過誰也沒料到,這是他們未來10多年,最后一次靠主營業務盈利。以及不到兩年時間,他們的營收被京東超越,后面連尾燈都看不到。在京東、天貓的步步緊逼下,張近東沒有坐以待斃。從2012年開始,蘇寧打開了錢袋子,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的收購,砸錢力度一波高過一波。2012年,蘇寧斥資6600萬美元收購了紅孩子;2013年以2.5億美元高位接盤了PPTV44%的股份;2015年,19.30億買下努比亞33.3%的股份;2017年,42.5億收購天天快遞;2019年,48億拿下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這還不包括對國米和江蘇足球隊的投資。

PPTV曾以2.5億歐元的價格買下西甲5年版權,后來被蘇寧叫停。收購家樂福這筆交易,背后主導者正是張康陽。當時他正在掌舵蘇寧小店,也正是這個業務,最終讓他被國有大行一路追債。到了2019年,靠著過去7年花出去的700億元,蘇寧的資產總額超過了2300億。原本張近東希望這些收購能盤活蘇寧易購,到頭來這些在各自領域非頭部、無法自我盈利的資產,不僅沒能起到輸血作用,還繼續在蘇寧的“聯合艦隊”上扎洞。從2014年開始,由于主營業務連年虧損,作為上市公司的蘇寧易購只能靠著和蘇寧集團“左手轉右手”的資產交易維持面上的盈利。期間,蘇寧最大一筆收益來自于2018年變賣阿里股票獲得的113億元。這筆投資最早追溯到2015年,是雙方為了阻擊京東做的交叉持股。好不容易拿到100多億現金的蘇寧,轉身就充當“白衣騎士”,收購了萬達百貨的門店。彼時,比張近東更愛足球的王健林正在全球瘋狂地“賣賣賣”。一南一北的兩位商界大佬,一個繼續隨著慣性向左走,一個已經轉身向右一路狂奔。

足球前輩王健林如果說張近東“金元足球”的戰略參照的是許家印,那么收購國米的靈感很可能來自于王健林。2015年,老王用近4500萬歐元收購了西甲球隊馬德里競技20%的股份,給所有中國企業打了個樣。他希望借助對方青訓方面的經驗,推動中國足球朝前發展。

馬競主場曾一度被萬達冠名玩足球王健林是認真的。中國足球在職業化的30多年歷程里,迎來送往傷透了很多不信邪的商界大佬,若論輩分和愛之深,他當仁不讓地排在首位。因為他和萬達的發祥地就是“足球之城”大連。1994年,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甫一開始,萬達就從大連體委手里接手了大連足球隊。隨后6年,大連萬達4次奪冠,包括96-98賽季的3連冠,創下連續55場不敗記錄,成為大連和中國足球的象征。

在鼎盛時期,中國足球國家隊的11名首發里,接近半數來自于萬達;他們可以在友誼賽里1-0贏下意甲勁旅那不勒斯,6-5把烏克蘭國家隊斬落馬下;依照當時國際足聯的俱樂部排名,大連萬達位居亞洲第一,全球第31位;前往大連的游輪上,播放的都是大連萬達的主題曲……然而,一切都在1998年足協杯半決賽戛然而止。由于過于明顯的黑哨,大連萬達以一球之差敗給了對手。原本不應該出現在新聞發布會上的王健林突然現身,叫住即將離場的記者,痛斥中國足球“比賽場上的黑暗太多了”,并且宣告“萬達永遠退出中國足壇,以示抗議。”

兩年后,萬達將球隊股份悉數轉給實德,正式退出中國足球。事實證明,王健林的決定是正確的。此后,中國足球非但沒有痛定思痛,反倒一路沉淪。2001年,兩位浙商大佬做出了比他更激烈的舉動。一個是造車的李書福,他曾在2001年花1000萬入主廣州足球俱樂部,經常在中場休息時抽獎送汽車,眼看球隊因為黑哨無法沖入甲A,自曝給裁判送過錢,丟下一句“中國足協為所欲為,沒有規矩,有本事來告我”憤然離場。同年,在聯賽末輪0-6恥辱性地輸給長春亞泰后,綠城老總宋衛平當即開除了5名涉嫌踢假球的球員,然后以行賄者的身份向足協遞交了一份“黑哨名單”。兩位浙商破釜沉舟的舉動,依然沒有換回中國足協的徹查。尤其是宋衛平,他曾與一位記者打賭,足協會下定決心“反賭掃黑”,賭注為一棟豪宅。如今往事如煙20余載,中國足球查完球員查教練,查完教練查裁判,查完裁判查領導,一路查到了國家隊,除了2002年韓日世界杯的“回光返照”,始終在刷新底線。2011年,王健林率領萬達,以冠名商的身份短暫亮相過中超聯賽,和中國足協達成了和解。四年后,他先是收購了馬競20%的股份,隨后支持大連一方投資阿爾濱足球隊,一步步融化掉曾經永遠退出的諾言。中國足球虐老王千百遍,老王待中國足球如初戀。2015年也是老王志得意滿的一年。隨著萬達上市,他以2600億元的身價超越李嘉誠,登頂華人首富。比起這個,他在2016年萬達年會上高唱《假行僧》的經典場面更為人熟知。

當時,老王不僅如歌詞所說,從南走到了北,還帶領萬達從東方走向了西方,只不過,等待他們的是一段從白到黑的劇烈調整期。

再見,地產足球“萬達這些年在全球買買買,會不會被誤認為是在轉移財產?”這是2015年王健林在哈佛演講時,一位學生提的尖銳問題。對此,老王的回答擲地有聲:我自己的錢,愛怎么花就怎么花。那是一場據說能載入哈佛校史的演講。王健林是首位走上哈佛公開課講臺的中國企業家,慕名而來的學生超過千人,把商學院最大的教師伯登講堂擠得滿滿當當。此時的萬達有多么能買?隨便舉幾個例子:2012年以26億美元收購全美第二大院線AMC;2013年花了3億多英鎊拿下英國圣汐游艇公司;2014年2.6億歐元喜提馬德里地標“西班牙大廈”;2016年花了230億吞下傳奇影業……

西班牙大廈嚴格意義上,這些買買買的錢并不都是老王自己的。也是在2015年,萬達負債4200億的消息登上熱搜,令很多人懷疑,首富會不會一夜之間變成首負。而頻繁地購買海外資產,也讓萬達暴露在監管的槍口之下。隨后的2016、2017年,萬達的海外項目融資受到嚴格管控。尤其是2017年,《人民日報》在一篇《莫把工具當目的》的財經評論里點名批評了萬達、樂視以及四大銀行,重重地敲了敲黑板:“依靠‘高杠桿、高貸款’寅吃卯糧、野蠻生長的時代,一去不返。”

這句話,王健林不僅聽進去了,還早就做了。這就是老王作為商界常青樹的高明之處。早在2015年,他就提出萬達要走輕資產、低負債的發展戰略。到了2017年,之前還在大肆買買買的萬達,迅速切換進入了賣賣賣模式。老王年會的登臺曲目也變成了崔健的另一首歌《一無所有》。當年7月,把旗下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份和76個酒店項目,以637.5億賣給了融創中國和富力地產;半年后,作價340億元賣掉了萬達商業14%的股份,接手方是騰訊、京東,以及勒緊褲腰帶依然在買的蘇寧;緊接著,引入阿里和文投控股,成為萬達電影的二、三股東,換回78億現金;數天后,西班牙媒體曝出,萬達已經賣掉了所持有的馬德里競技的股份,小賺500萬歐元……同樣是一買一賣,相比深陷泥潭的蘇寧,萬達好在持有的都是優質資產。正如王健林2016年所說,萬達持有的資產遠大于負債,不存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一通甩賣之后,萬達告別了最危險的時刻。然而,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由地產公司吹起的“金元足球”泡沫也就此破裂。曾經要建全球最大球場的恒大退地了,大批歸化球員集體解約。去年以來,中赫置地的北京國安、富力的廣州城、華夏幸福的河北隊,都因為欠薪等問題被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當然,也包括最慘冠軍江蘇蘇寧。

此前樂居財經有過統計,2022年中超聯賽共有18支球隊,有16支背后資方涉及房地產。這些年不少房企陸續退出。僅在2020年,就有萬達和綠城的退出。早在2019年,心灰意冷的宋衛平就袒露過:“足球的事,我不想管了。”在這些商業巨子處于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時代里,拿出點利潤就能養活球隊,多砸點錢就能沖進亞冠。足球再怎么燒錢,也只是零頭。當選擇瘦身時,不賺錢的足球自然很快被一腳踢開。上一任足協主席陳戌源曾痛批:“中國男足各級國家隊已經有將近15和20年沒有進入到世界各級大賽中,但中超俱樂部的平均投入是日本J聯賽的3倍,韓國k聯賽的10倍多。”

這些錢都去哪了?今年2月,陳主席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帶走調查,似乎給出了一些答案。許多年前,吳孟達在《少林足球》里說:球,不是這么踢的。球肯定也不是張近東、許家印他們這么玩的。事實證明,杠桿可以撬動他們的商業帝國,卻無法撬動一顆小小的中國足球。在小張和老張的規劃里,原本小張在國米的經驗有機會在江蘇隊上做實踐,但現在,他倆都已經沒機會了。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梁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