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熱點   資訊動態

    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央行換帥,潘功勝任黨委書記,釋放了什么信號?

    2023-10-05
    企業新聞
    “口碑不錯,央行管理細致。換帥號”“是潘功一位金融技術型官員。”全文3609字,勝任書記釋放什信閱讀約需7分鐘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圖/ic職業生涯將滿30年的黨委潘功勝迎來新使命。7月1日,央行新一任中國人民銀行“掌舵者”人選塵埃落定。換帥號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決定,潘功潘功勝同志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勝任書記釋放什信免去郭樹清同志的黨委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職務、易綱同志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副書記職務。至此,換帥號一行、潘功一局高層漸次就位,勝任書記釋放什信一行、黨委一局、一會的金融監管新格局形成,一個新時期開啟。回顧潘功勝的職業生涯,出生于1963年的潘功勝擁有30余年的銀行和監管經驗。自1993年起,他便在工行、農行等國有大行任職,曾親歷銀行股改;2012年6月起任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并于2016年1月開始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是一位金融技術型官員。”一位曾與潘功勝共事過的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潘功勝對中國的金融系統以及監管系統十分了解,由他掌舵央行,對我國金融監管發展、改革均有益處。“口碑不錯,管理細致。”一位接近潘功勝的知情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如此評價潘功勝。━━━━━親歷大行股改作為老銀行人,潘功勝深度參與了國有大行的股改。據貝殼財經記者了解,潘功勝曾是工行股改、上市的一線參與者與主要負責人之一。隨后在農行股改的關鍵時期,潘功勝加盟農行并出任副行長。國有大行股改在我國金融史上意義非凡,是中國金融改革中的一次重大轉折。以產權為核心的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使得中國大型銀行涅槃重生,翻開了中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新篇章。20世紀初期,我國國有銀行在剝離大量不良資產之后,仍面臨內控管理不足、信貸結構失衡、風險控制薄弱等問題。2001年中國入世,市場開放后各界對國內金融機構競爭前景普遍擔憂,銀行體制改革滯后問題引起關注。為此,中央在2002年召開了第二次金融工作會議,下決心要在入世過渡期結束前,徹底解決國有銀行的問題,確定了國有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實現市場化的路徑,并于2003年付諸實施。潘功勝曾對媒體回憶道,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催生了一個健康的銀行體,改善了中國銀行業的治理狀況、資產質量和經營績效,使中國銀行業的競爭力顯著提升,為國際社會和金融市場對中國銀行體系信心的根本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4年12月工行股改啟動時,潘功勝時任股份制改革辦公室主任,直接負責上市工作。2006年10月,工行成為內地首家實現A+H股同步上市的國有銀行。兩年中,潘親歷工行IPO(首次公開發行)方案設計、組織實施、財務重組、公司治理、審計評估和戰略引資等諸多環節,被稱為工行股改上市“操盤手”。這也使得當時外界猜測其調任農行后將加速推進農行股改進程。2006年10月27日,工行成功IPO,曾在當時被稱為“世紀招股”。在此一年半后,潘功勝便履新農行,并被視為農行IPO的重要人物,在其帶領下,農行從獲得股改小組上市批準,到同時登陸A+H股,僅用了百余天的時間。━━━━━參與匯率改革“多年來,我們在應對外部沖擊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外匯市場宏觀審慎政策工具也更加豐富。”今年,潘功勝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維護好我國外匯市場的穩定運行。不只是兩大國有銀行改革的親歷者,潘功勝也是金融體制改革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在其任職央行副行長期間,我國多項金融改革正在推進。2015年正值匯率改革之際,他于當年12月擔任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書記,并于2016年1月同時兼任了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一職。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潘功勝配合時任行長完善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力促人民幣成功加入SDR貨幣籃子。同時,在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8·11”匯改、人民幣入籃等關鍵時點,潘功勝多次向市場傳遞央行的態度、解釋政策、表明立場。潘功勝曾總結道,十年來,外匯領域的改革開放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逐步完善,匯率彈性不斷增強,雙向波動成為常態,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資本項目開放穩步推進,已實現較高可兌換水平。其中,跨境直接投資實現基本可兌換,跨境證券投資實現多渠道、多層次的雙向開放,跨境融資實現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市場主體自主開展相關融資活動。與此同時,外匯市場交易的主體、規模、產品快速增長,開放多元、功能健全、競爭有序的外匯市場基本形成。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穩定性和韌性進一步增強。此外,我國建立起“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的外匯市場管理框架。跨境資金流動監管預警和響應機制不斷健全,宏觀審慎工具更加完善。外匯儲備資產實現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潘功勝還曾指出,未來將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全力構建適應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外匯管理體制,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維護外匯市場穩健運行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直擊金融風險作為央行副行長的任職期間,潘功勝直擊多項金融風險,并屢次發聲。今年5月,潘功勝曾公開表示,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客觀、準確評估當前金融風險整體形勢,特別是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風險,強化系統觀念、底線思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斷提升開放監管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切實維護金融穩定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對于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房地產市場的風險,他曾直言,以恒大為代表的部分房地產企業由于長期“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經營,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資產負債表持續處于高風險狀態,最終不可持續出現風險。“我們比喻,從 ‘高血壓’變成 ‘中風’。”潘功勝表示,加上房地產市場中長期需求中樞水平下移,以及持續三年的疫情沖擊對就業、收入預期影響較大,多重因素的疊加放大了房地產市場風險的外溢性。事實上,自2021年開始,人民銀行針對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政策層出不窮,試圖引導房地產市場回歸健康穩定的發展水平。但部分房地產企業風險外溢,人民銀行及時反映,并于去年底出臺了16條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市場把它稱為“金融16條”,會同相關部門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運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各部門各地方認真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房地產行業快速擴張、價格過快上漲、房地產市場泡沫化的勢頭得到了遏制。”潘功勝在今年3月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城鎮化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較大,租購并舉的發展模式也有很大發展空間。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金融部門抓好已出臺各項政策落實落地,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購并舉的住房市場發展,完善房地產金融基礎性制度和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改革新起點面向未來,我國金融監管仍然面臨巨大挑戰。人民銀行在2023年第二季度(總第101次)例會中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際經濟貿易投資放緩,通脹仍處高位,發達國家央行政策緊縮效應持續顯現,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國內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市場需求穩步恢復,生產供給持續增加,但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驅動仍不足。作為新一屆人民銀行掌舵者,已在央行工作了11年的潘功勝必須面對這些挑戰。在今年6月陸家嘴論壇上,潘功勝指出,我國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堅持跨周期和內外平衡導向,不跟隨美聯儲“大放大收”,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松政策。“中國金融周期相對穩健背后的原因,是中國長期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他看來,2020年以來,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在2.4%—3.4%之間窄幅波動,最高與最低點的極差不到100個基點,顯著低于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同期波幅近400個基點。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則保持10%左右的增速。在潘功勝看來,中國穩健的金融周期為經濟和金融市場運行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充足穩定的融資。信貸脈沖是刻畫金融周期變化的重要指標,反映了金融周期的邊際變化方向。2023年以來,中國的信貸脈沖轉正上行,顯示信貸對經濟的支持作用正在增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2023年第二季度(總第101次)例會上亦指出,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打好宏觀政策、擴大需求、改革創新和防范化解風險組合拳,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把發揮政策效力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部門間政策協調,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效能,兼顧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統籌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值班編輯 古麗 康嘻嘻星標“新京報”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加盟合作

    家居定制

    服務熱線

    關注公眾號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

    花蝴蝶韩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