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上海新聞6月22日電(徐銀 馬小梅)北蔡鎮綠川四居下轄南區、最后北區、公里聯勤小區等三個小區,為守共139棟樓、好居1698戶、民菜4000余名居民,最后60歲以上的公里老年人占居民總數的近30%。封控期間,為守居民的好居吃飯問題成了“大工程”。當綠川四居成立食品保供組的民菜“招募令”發出后,志愿者聞“令”而動,最后迅速集結成隊,公里他們披星戴月、為守廢寢忘食,好居奔跑在物資配送的民菜“最后一公里”,全力以赴守護著小區居民的“菜籃子”和“米袋子”。

      老當益壯服務忙

    “最后一公里”的奔波   只為守好居民“菜籃子”

      綠川四居南北兩個片區保供組共招募志愿者12人,其中黨員9名。這支志愿者隊伍中,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62歲,平均年齡超過68歲。在兩個多月的日日夜夜里,他們不論刮風下雨還是白天晚上,全天候等待著集合號。只要群里發出“集合令”,不管走到家門口,還是剛捧起飯碗,大家都會第一時間向小區大門跑去,投入到收菜、消毒、裝車、分送的“一條龍”服務中。

    “最后一公里”的奔波   只為守好居民“菜籃子”

      兩個多月過去了,說起4月13日那天配送物資,居民老鄭還記憶猶新:那天下午下大暴雨,但是,為了讓居民吃上最新鮮的菜品,志愿者硬是冒著瓢潑大雨,堅持把117份豬肉分送到居民手中。志愿者們深知,送到居民手上的豬肉不僅是一份食材,更是一份“安心”。

    “最后一公里”的奔波   只為守好居民“菜籃子”

      思慮周全未雨綢

      除了幫助居民購買所需的物資外,保供組志愿者“未雨綢繆”,自掏腰包購入經放的食品,以備居民的“不時之需”,解決了諸多居民“等米下鍋”的困境。4月14日晚上7點多,保供組接到南區一居民住在外街鎮的小兒子求助電話:90歲的老母親當天做飯前,才發現家里沒有大米了。得到消息后,南區保供組在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將20斤“儲備”大米送到了老人家中。

      因為轄區人口眾多,每次發放物資都是對志愿者的協調力、執行力及體能的一次“大考”。為了更加有序高效地提供志愿服務,保供組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服務方案,同時,明確了一套從訂菜、收菜、發菜的服務規定:封控樓道嚴格遵守配合“足不出戶”的防疫要求,堅持送貨到樓道,親手交予居民;堅持每天在群里公布保障組人員核酸檢測情況,讓居民“拿得安心”;堅持收菜和發菜全過程消毒,減少相互接觸,讓居民“吃得放心”;凡收到求助信息,都要逐樁逐件落實到位,及時上門,送貨到家。

      隨著封控時間的延長,有些居民家中調料出現了“斷檔”,保供組知道情況后,立即與附近商超聯系協調,解決了部分居民家中對調料的緊急需求。

      “我們努力將物資保障工作做到位,居民才能安心居家隔離。”志愿者胡正國的話樸素而真摯。

      兩個多月時間里,除鎮級下發的物資配送外,綠川四居志愿者共為居民送出5599份團購菜品。其中,蔬菜4555份,豬肉299份,大米338份,雞蛋192份,面粉130份,食用油60份。

      “正因為志愿者們無私無畏的堅持和奉獻,才匯集起了強大的戰‘疫’合力,守護住了居民的健康和安全,保證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狀態。”綠川四居委書記周靜華這樣說。(完)


    Older Article
    IMPACT Day | 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中國志愿者心系社區,踐行可持續生態理念
    Newer Article
    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視角 | 高標準倉儲設施如何賦能醫藥物流高質量發展

    聯系我們

    欲了解更多關于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的信息,歡迎聯系我們!

    花蝴蝶韩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