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行古運河,運河故事兩岸流光溢彩、借力精彩人文薈萃,運博邂逅一段水韻江南夢;漫步運博會,講好讓文旅精品、蘇州美好生活可觀可聽可感,段綻大魅精彩的放更運河故事從這里娓娓道來。

      9月22日至25日,運河故事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在蘇州重磅呈現。借力精彩5大板塊13項活動端出大運河文化的運博“饕餮盛宴”;六大主題展吸引20余個國家、國內72個城市、講好讓4000多人參與;10萬人次走進展會,蘇州線上受眾破3.7億人次……美好金秋時節,段綻大魅這場大運河文化與江南文化相交輝映的放更盛會讓“白發蘇州”煥發出了更為迷人的光彩。

      作為此次盛會的運河故事東道主,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蘇州堅持文化為魂,高標準推進“運河十景”建設,把古城保護、文旅融合、江南文化品牌建設有機融為一體,深入挖掘和創新展示大運河文化內涵和現實價值,立體呈現生機勃勃、底蘊深厚的運河文化魅力,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最精彩一段”。

      從看風景到品生活

      “活的運河”帶來“美的體驗”

      巍然矗立于姑蘇古城的虎丘塔,是大運河進入蘇州段的標志性建筑,見證著運河蘇州段的千年變遷。9月22日晚,一場大氣磅礴、悠揚婉轉的《大運河》民族交響音樂會在虎丘小武當廣場奏響,大運河的前世今生與人文情懷在綿延不絕的樂曲中得到了全面呈現。

      離開虎丘山,乘船進入蘇州最美麗的水街——山塘街,在晚風輕拂中,一路欣賞“人家盡枕河”的迷人夜景,領略大運河文化遺產與地方民俗風情交相融合的繁華盛況。

      “太了不起了”“虎丘的夜景太迷人”“乘船夜游讓人切身感受運河生活”“運博會是促進文化和旅游交流的小世界”……參加本屆運博會的國外嘉賓紛紛驚嘆道。從簡單的看風景、觀演出,到城景融合的文旅新業態,“活的運河”為人們帶來了更多“美的體驗”。

      大運河是一條承載著密集文化基因的大動脈,是水韻江南的人文寫照。如何擦亮這張靚麗的文化名片?蘇州拿出的辦法是,打造生活化的文旅融合場景,既能讓大運河沿線城市居民所享所感,也能與異國他鄉的外來游客一起分享,構筑起主客共享的運河美好生活新空間。

      依托豐沛的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蘇州聯通運河和古城水系,通過構建完善的水上交通體系,貫通環古城游船線路和運河文化游船線路,形成古城與運河的旅游廊道,帶動大運河沿線對文化遺產資源、生態資源和景觀資源的旅游開發利用,打造“最江南”的蘇式生活體驗地。

      在蘇州,楓橋夜泊、平江古巷、水陸盤門、石湖五堤等“運河十景”串珠成鏈、貫通古今,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應“運”而生。比如,楓橋夜泊做好“水上”“岸上”游線,打造“船上民宿”,還原《楓橋夜泊》詩境,打造沉浸式文化夜游體驗;平望·四河匯集重點推出“京杭大集”“運河·時間里”和“春風柳岸”等項目,打造江南運河文化特色小鎮,讓人們在親近運河中“遇見”美好生活。

      蘇州以文旅深融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一系列舉措,也獲得了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的認可。“中國人的文旅消費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就是出現了‘城市大休閑’勢頭,尤其是城市有機更新過程中,休閑板塊變熱,消費集中在這些休閑類的項目和街區里。”魏小安在本屆運博會的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上說到,在今年初文旅部和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首批54家旅游休閑街區中,蘇州平江歷史街區等榜上有名,公布這些街區,就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擴大周邊游和本地休閑產品供給,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從輕體驗到沉浸式

      數字賦能為運河文化注入新活力

      當2500歲的世界遺產大運河邂逅現代數字技術,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運河沿岸的文旅產業如何擁抱數字化?不妨在本屆運博會上尋找答案。

      “您將步入一個沉浸感體驗感十足的‘運河游園會’,在這里移步換景,可游覽到‘游園奇遇記’‘游園奇妙市’‘游園奇趣街’三大板塊……”難以想象,在運河數字文旅產業展的入口,這段導覽詞竟是身著優雅旗袍的數字推薦官楓靈所說。

      而令人更為驚訝的是,數字人楓靈竟是風扇吹出來的全息影像!一旁的工作人員顏可向記者解釋這是全息炫屏技術,通過自發光燈帶的高速旋轉,利用人眼視覺暫留原理,而達到空氣成像的效果,所以楓靈看起來就像是懸浮在空氣中的立體人物,這是目前裸眼3D中的一種應用。同樣應用該技術,在“運河游園會”的留聽亭內,虛擬的數字人擔當起戲曲演員,演繹著《浮生六記》與《牡丹亭》兩出經典戲曲,引得觀眾們駐足流連、細細觀賞。

      不出展館,一站式打卡17個運河城市地標,如何做到?走進運博會上的“全息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館,在電子大屏的環繞下,仿佛置身時空穿梭機,杭州拱宸橋、蘇州吳門橋、無錫清名橋等一一在眼前浮現,千里運河畫卷近在咫尺,兩岸煙火氣息觸手可及。“感覺很真實,就好像坐在船頭看風景一般,特別是看到蘇州吳門橋的時候,和我昨天現場去看的感覺一模一樣!"來自泰州靖江的王耀軍在體驗后激動地說。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場館采用純三維建模方式,以5G信號加VR720°全景視角,真實再現大運河沿岸風土人情。

      搶抓數字窗口機遇,深植數字賦能理念。蘇州前瞻布局人工智能、5G通信、VR等數字技術,為保護傳承利用好大運河注入新的活力。在文化遺產保護上,蘇州建立大運河遺產整體監測體系,引入“空天地”一體化數據采集系統,從水下、水面、空中三個維度的保護性監測進行創新與改進,更好地獲得蘇州大運河遺產本體及緩沖區內的整體情況數據;在體驗項目開發上,蘇州運用AR、VR、MR等數字技術賦予大運河文化更多新的展現方式,打造“拙政問雅”“虎丘奇妙夜”“退思畫境”等一系列新場景,讓觀眾沉浸式體驗大運河沿線城市的古與今。

      蘇州當前的做法也印證了文旅行業專家的觀點。“數字文旅已成為文旅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主要方向。無場景不談消費,無沉浸不談場景!”在本屆運博會的大運河數字文旅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范周提出見解,數字化正在開啟文化旅游發展新時代,在探索大運河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過程中,一方面要防止重技術輕文化的現象出現,另一方面要正確使用數字化手段、不斷凝練展現運河精髓,助推大運河文化旅游業態朝品質化、融合化方向發展。

      從江南韻到國際范

      用世界語言講好精彩運河故事

      兼收并蓄、交流融合的運河水,流經8省市、35座城市,形成了璀璨多姿的大運河文化,而因運河而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門類也是數不勝數,猶如一顆顆璀璨明珠散落在運河沿線。因此,推動運河文化交流互動,必須用好非遺這個共同的記憶。

      本屆運博會突出“非遺+”理念,精心組織大運河沿線8省市共54個市級以上非遺項目、74家非遺企業、近千件非遺作品參展,集中展示大運河沿線非遺保護最新成果。

      而“絲路與運河的邂逅”國際展則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國際范”,意大利、德國、荷蘭、日本、泰國等24個國家、100多家企業參展,帶來油畫、紅酒、咖啡、雕刻、陶瓷等各具特色的地方風物,讓觀眾即使不出國門,也能領略到異國他鄉的風彩。

      大運河縱貫南北,流淌千年,推動了運河沿線城市的文化交流與繁榮,也為蘇州孕育出以宋錦、緙絲、蘇繡、桃花塢木板年畫、玉雕、核雕等為代表的非遺技藝,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江南文化基因。

      在蘇州館入口處,一幅由上久楷宋錦織造的20米長的《蘇州運河十景》長卷鋪展開,運河風光盡收眼底,展現古韻匠心的江南文化之美,引得眾人嘖嘖稱贊。在蘇繡展示區,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和女兒姚蘭現場展示蘇繡技藝。這些年,作為蘇繡青年傳承人,姚蘭一直致力于腕表、首飾、書簽、擺件等蘇繡新產品的開發,力圖通過設計把蘇繡傳統工藝融入生活載體,讓高雅的非遺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透過運博會這個展示窗口,對蘇州這座“雙面繡”城市的理解也會更深一步。一面古典,一面現代;一面江南,一面國際。為了更好傳播大運河文化和江南文化,蘇州自2020年起策劃“非一般”系列活動,陸續推出“非一般的甄選鋪”(非遺展銷平臺)、“非一般的節日”(非遺民俗活動)、“非一般的課堂”(非遺宣傳普及)等項目,讓傳統非遺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同時,蘇州還編撰發布了《蘇州運河史》《蘇州運河十景》等圖書。

      千年運河滔滔不絕,運河文化生生不息,大運河的精彩需要展示,也需要共享。在各類文化匯聚融合的舞臺上,蘇州不斷擴大“朋友圈”,用好“千年運河”這個“超級IP”,在交流互動中推動著江南文化“走出去”,用世界的語言講述流淌著文化自信的大運河故事。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珺/文 運博/攝

    Older Article
    IMPACT Day | 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中國志愿者心系社區,踐行可持續生態理念
    Newer Article
    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視角 | 高標準倉儲設施如何賦能醫藥物流高質量發展

    聯系我們

    欲了解更多關于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的信息,歡迎聯系我們!

    花蝴蝶韩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