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剛過,冰雪奇緣殷悅跟著球隊去秦皇島參加足球比賽,個足在訓練基地的球運食堂里,他拿著飯盒打飯。冰雪奇緣排隊的個足過程中,他瞥見旁邊桌的球運花滑隊正在用餐,同樣是冰雪奇緣運動員餐,花滑隊吃得比他們好多了,個足他暗下決心,球運自己也要進國家隊。冰雪奇緣
那是個足殷悅與張丹的第一次相遇,他是球運個十五六歲的足球小將,張丹已經參加過鹽湖城冬奧會,冰雪奇緣是個足申雪趙宏博之后,中國隊最具希望的球運花滑接班人。那時的他怎么也不可能想到,曾經在食堂需要“仰望”的國家隊選手,有一天會成為自己的妻子。
殷悅常用“有緣”和“奇妙”來形容自己和張丹之間的連結,兩個看似沒什么交集的人最終走到一起,在殷悅看來是有很多征兆的。
好比在秦皇島的初遇,張丹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了,但殷悅卻印象深刻。那些年中國花樣滑冰的成績在穩步提升,殷悅訓練之余在電視上看過張丹/張昊的比賽錄像,對花滑隊年紀最小的這對搭檔有一些了解。但他也沒敢上前打招呼,只是多看了她幾眼“一直很喜歡梅西,但是突然見到真人,就非常不好意思。”
兩人正式相識是在2015年,殷悅因為傷病不得不離開職業足球,當時在微博私信里經常有一搭沒一搭的跟張丹聊天,在外人看來張丹是一個傳統的高冷冰美人,在國家隊期間張丹就把回答記者問題這個“重任”交給了搭檔張昊,自己從沒過多的表露,通常連表情都略顯冷漠。
但看上去再堅強的人,也需要被保護,他們的話題大多關于張丹的事業,甚至她不愿對公眾提及的都靈那次失誤,也把它傾訴給了殷悅。
為了跟張丹有更多共同語言,殷悅專門專門去了解了很多花滑的規則和專業知識。后來殷悅提議兩人一起去滑雪。從線上到線下,殷悅說從認識到在一起這段過程很平淡,是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殷悅說,張丹并不是傳說中的“冰雪美人”,熟絡起來之后話很多,非但不高冷,而且是個需要人保護和陪伴的小女孩。“她的世界很單純,她考慮事情也很簡單。”
兩人正式相識一年后就舉行了婚禮,這一年間還發生過一件讓殷悅哭笑不得的趣事。他和張丹結伴去參加國安朋友的婚禮,在婚禮現場好友播放的視頻中突然出現了年輕時張丹和自己隊友們的合照。
當年隊友去羅馬參加比賽,回來正好趕上都靈冬奧會返程高峰,他們和花滑隊同一班飛機,于是和國家隊就一起拍了張合照。當天視頻里放新郎的成長經歷時,突然出現了張丹的臉。殷悅回憶說,這張合照讓臺下的殷悅張丹十分“尷尬”,更覺得吃驚的是當天的新郎,此前新郎并不知道殷悅和張丹正在戀愛,看到殷悅帶著他們小時候的“冰女神”一同出席,驚訝地來了一句“這也行!”
這件事也被殷悅視作兩人之間很巧合的連結,似乎上天冥冥之中為兩人創造了遇見的契機,成為了命中注定的一部分。
現在殷悅說起妻子張丹仍滿心崇拜,尤其在生了女兒后,張丹好像突然就會了很多東西,以前從來不會做飯的她,很快就鉆進了廚房,甚至開始研究營養配比,為孩子提供的餐食已經比殷悅更專業。
張丹與女兒
與張丹結緣之前,殷悅是一個帶著遺憾離場的體育生。
沈陽五里河體育場,中國足球的福地。2001年,中國隊從這里沖擊世界杯成功,當時他的父親就在五里河體育場當教練,家也安在球場附近,從小他就對足球有不一樣的感情。
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家里要殷悅在足球和舞蹈里選擇一樣興趣愛好,殷悅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足球。
當時還是在體校訓練,上半天課練半天球。每年靠選拔才能獲得資格的冬訓國少集訓隊殷悅幾乎一期不落地入選,那時殷悅就意識到自己未來可以走職業足球的道路。殷悅講過一個證明自己運動能力的小故事:“我踢邊前衛,因為我最開始是左撇子,后來沒有小朋友用左手寫字,所以我改成了右手,但是我現在左右手都能寫字。”左右開弓的能力對一個邊前衛來說難能可貴,殷悅也靠著自己超強的運動平衡能力進入了國少集訓隊。如果不是那次傷病,殷悅現在應該還活躍在綠茵場上。他同時期的隊友有戴琳、王大雷、于大寶,劉建業等,這些都是國家隊的常客。
一次腰傷讓殷悅倒在了職業足球的門口,那次腰傷之后殷悅修整了一年多,一直期待著奇跡發生,自己能重返賽場。但是在邊康復邊訓練的過程中,殷悅逐漸接受了自己可能無緣職業足球的事實——“身體到了一個高強度對抗的時候,我腰部的反應就很大。”
2005年,萬般無奈之下,殷悅跟父親商量放棄足球,去美國讀大學。
在被問到當時做這個決定是否有點遺憾的時候,殷悅脫口而出:“非常遺憾,遺憾得不行。”這份遺憾至今仍不時出現在殷悅的腦海中,有時候電視或視頻平臺上刷到自己曾經的隊友馳騁綠茵場的片段,殷悅還是會觸景生情,想起年少時一起踢球的日子。
這樣的回憶多了,殷悅也會琢磨,未來是不是有機會踏足足球培訓的產業,也算圓自己年少時的夢。
現今,殷悅還保持著踢野球的習慣,他稱之為“快樂足球”。每每踏上賽場,殷悅骨子里運動員的“臭毛病”就都跑出來了:“一開始踢球就會不由自主回到當運動員時候的那種激烈對抗的狀態。碰到強隊也會生氣,覺得是不是自己可以跑更快一點,可能這就是朋友之間一個單純的友誼賽,但是做運動員帶給我的競技心態和拼搏精神是不會隨著退役丟掉的。”
離開職業足球開始求學之路后,殷悅一直過著平凡的生活。像每一個普通人一樣,他畢業后做過金融和娛樂演出行業、當過白領,后來因為不合適又辭掉了工作開始創業。
直到跟張丹的結合才讓殷悅重新開啟了事業和人生。
界外與殷悅的采訪約在北京萬域芳菲冰上演藝中心,這里是張丹和她的團隊培養下一代花滑苗子的地方。兩人共同決定創業所建造的這座冰場是國內為數不多奧運規格的冰場,張丹和她的教練團隊在這里進行青少年培訓,張丹和殷悅的女兒也在這里學習花樣滑冰。
殷悅
說到兩人的創業故事,殷悅頭腦相當清晰:“張丹負責技術,我負責管理。”這樣分工的原因也很明確,張丹在這項運動中掌握最頂尖的技術;而經歷過“社畜”和創業生涯的殷悅更懂如何與社會人溝通交流。在共同的事業上,兩人又“巧合”地互補上了。
為了經營好兩人共同的事業,殷悅學習了很多花滑專業知識,也親自下冰體驗過旋轉和跳躍,當他與周圍人聊起專業的花滑問題,甚至連裁判打分的細則都清清楚楚。
采訪當天,殷悅帶著界外的工作人員在冰場溜了一圈,幾乎每一個孩子在練什么動作,練到了什么程度他都或多或少了解,“這個孩子落冰出了點問題,那個孩子在練一周半。”殷悅逐一向記者展示到。
專注管理的殷悅十分信任妻子的專業,也基于這份信任,兩人的女兒現在也在跟著張丹進行花樣滑冰的學習。談起對女兒在花滑上的表現,殷悅很自豪:“她現在每當練成一個比較難的動作,她就非常開心,來展示給我們看。”而對于未來的發展,殷悅雖然覺得要看女兒長大后的志向,但如果選擇花滑專業道路,自己作為父母也會全力支持。
與以往的認知不同,運動員本人在經歷了枯燥的職業生涯后,往往不會希望兒女再走專業體育的路,但殷悅和張丹很坦然:“我們現在有這個條件,能給她最好的專業指導,如果她想試試,為什么不讓她試試呢?”“張丹那個時候條件那么艱苦都出了很多優秀運動員,我們現在這么好的條件,為什么不行呢?”
一家三口
在采訪中,殷悅被問到如果重來一次是否還會選擇做一名運動員。他斬釘截鐵地回答道:“會,做運動員所帶來的堅韌品質是別的行業給不到的。”
遺憾離場的體育生殷悅現在又帶著運動員獨有的堅韌,陪伴著同是運動員的妻子張丹,開啟了一段嶄新的冰雪奇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