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又直西北太平洋并不太平,強烈的角又臺風頻頻靠近或登陸我國。一周前,掉頭的臺5 號臺風“杜蘇芮”以強臺風上限的風也強度(風力 15 級)登陸我國福建;如今,6 號臺風“卡努”又以強臺風的考駕強度徘徊于我國東海海域,氣象機構一度預測其會直接登陸我國浙江。又直不過,角又值得大家注意的掉頭的臺是,這兩個臺風的風也路徑都有些特點,它們發展過程中都出現了諸多變數,考駕導致各大氣象機構之間常常出現重大分歧。又直而它們實際的角又路徑更是奇特,“杜蘇芮”在巴士海峽連續走出了幾個“直角”;“卡努”更是掉頭的臺原地掉頭,原本沖向我國,風也進入東海以后卻慢慢調轉方向開始奔日本而去。考駕不禁令人好奇,難道臺風也要考駕照?為何會走出如此奇特的路徑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臺風是怎么能持續移動的。臺風本身是一個大型的天氣系統,但是它的運動路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影響最大的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副熱帶高壓”了。在炎炎夏日,“副熱帶高壓”非常強盛,可以從太平洋深處一直延伸到我國內陸地區乃至北方草原地帶。而臺風作為一種熱帶低壓系統,只能沿著副熱帶高壓的邊緣移動而難以“穿越”。當臺風通過了副熱帶高壓最西端的位置時,就會繼續沿著副熱帶高壓的邊緣“轉彎”。如果副熱帶高壓最西端比較“尖銳”,就可能出現臺風“掉頭”的情況,例如 2017 年 9 月臺風“泰利”進入東海后一個急轉彎去了日本。還有一種可能是,副熱帶高壓在臺風的迫近過程中發生結構變化,出現快速向東退卻甚至“斷裂”(北側出現低壓槽)的情況,臺風就會借此機會轉向去日本韓國,例如 2020 年臺風“巴威”和“美莎克”,借助低壓槽切斷副熱帶高壓的機會連續北上沖擊朝韓兩國。
本次“卡努”臺風遇到的情形又是另一種情況,從氣壓圖上可以看到,8 月 3 日副熱帶高壓仿佛“張嘴含住”了臺風“卡努”,使得“卡努”開始原地打轉。這種形勢在氣象上稱為“鞍場”,處于鞍場之中的臺風需要等到外場環流形勢轉變,出現新的引導氣流時才能繼續移動。根據預報,“卡努”未來幾天將逐漸緩慢向日本方向移動,但并不能排除之后再度轉向的可能性。
臺風除了會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引導,也會受到季風和西風帶的影響,還會受到其他臺風的影響 —— 也即“藤原效應”。歷史上臺風移動軌跡奇特的臺風很多,其中不少都是由于出現了別的臺風,有時甚至有三四個臺風同時出現,相互之間都有影響,導致它們的路徑預報極其困難,形勢復雜多變。例如,1986 年臺風“韋恩”、2016 年臺風“獅子山”、2017 年臺風“奧鹿”等等。
而至于“杜蘇芮”的“直角轉彎”,其實與氣象機構的發報時間間隔有關。我們能看到的各種臺風路徑都不是完全連續的軌跡,而是每隔幾個小時更新一次臺風中心的位置,再把相鄰的兩個途徑位置連線,才得到臺風的路徑。有時臺風本身的移動很緩慢,幾個小時可能在原地打轉,軌跡連線才會湊巧出現“直角”的情況,并不是因為臺風真能作出完美的直角轉彎。即便是開車“直角轉彎”,我們也要明白車子實際上的行駛軌跡不可能是完美的直角,而是一道弧線。臺風的軌跡亦然。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是,臺風本身結構松散,很難確定其環流中心,導致出現“直角軌跡”的巧合。“杜蘇芮”出現直角軌跡時,正是其剛剛經過菲律賓呂宋島、核心結構被呂宋島的山脈破壞之后的情形,那時它的風眼結構松散,環流中心很難確定,因此才有了實時路徑上的“直角”。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相關詞條
2.Zoom Earth
3.中央氣象臺官方網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石頭科普工作室 (ID:Dr__Stone),作者:思空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