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專欄作者 揚基】

    又是周軍戰機一年海軍節,在人民海軍成立74周年紀念日前夕,國競國則央視軍事報道了第8艘055型大型導彈驅逐艦咸陽艦(舷號108)解纜起航,相試執行戰訓任務的射洲畫面,這標志著首批8艘“萬噸大驅”已經全部正式服役。際導此時此刻,為架055型延安艦(舷號106)正在伴隨山東艦航母編隊位西太平洋繼續執行遠海訓練任務;在專題紀錄片《壯麗新航程》中,難辦殲-15彈射起飛型、周軍戰機殲-15雙座型加入艦載戰斗機飛行人才培養序列,國競國則人民海軍遠海作戰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相試

    這架彈射起飛型殲-15的射洲原型機已經在海軍某艦載機訓練基地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訓練飛行,翼尖掛載霹靂-10格斗導彈,際導翼下掛載鷹擊-83K空艦導彈

    關于今年海軍節的為架更多內容,將由此次有幸參觀東部戰區海軍“鐵拳支隊”956EM型導彈驅逐艦泰州艦(舷號138)的難辦,我們的周軍戰機老朋友河馬同志撰文分享。本期軍評,我們將更多關注過去一周世界主要國家密集進行的洲際彈道導彈試射,以及從蘇丹內戰延伸出的、先進戰斗機在小國軍隊里的使用話題。

    實話實說我們都很羨慕

    同日試射洲際導彈的美法,核武投資不一樣的花法

    繼俄羅斯于4月11日發射“亞爾斯”,朝鮮于4月13日發射火星-18之后,美國和法國在4月19日同日試射洲際彈道導彈。其中美國是在加州范登堡基地向太平洋夸賈林環礁發射了一枚“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法國則是在位于大西洋的“可怖”號彈道導彈核潛艇上發射了一枚M51型潛射彈道導彈。

    雖然“民兵III”早已老舊,但在其后繼者“哨兵”導彈在2030年代中期形成作戰能力前,這些冷戰遺存仍然是美國空軍維持其在美軍當中戰略地位的基石。盡管美國近期的“民兵III”試射時間總讓人覺得有些“過于巧合”,例如今年2月9日首次試射“民兵III”,正好與朝鮮首次公開建軍節閱兵中的火星-18洲際彈道導彈在同一天;但美軍一直聲稱這些發射都是“提前幾個月就計劃好的”,并宣稱其中部分發射還因俄羅斯提升核力量戒備狀態、我軍繞臺演習等原因而推遲。


    幾乎每次“民兵III”發射都選在晚上,所以美軍公布的照片也就如此千篇一律

    把推遲發射的原因往他國頭上賴,往往成為美國在短期內連續發射2枚“民兵III”的借口,還能借此展示其陸基戰略導彈的戰備完好率,回擊外界質疑。例如2019年5月1日和5月9日各試射一枚,以及2022年8月16日和9月7日各試射一枚,這兩次短時間內的“二連射”,分別出現在2018年8月1日“民兵III”發射后自毀,以及2021年5月5日“民兵III”發射前倒計時出現自檢故障、發射中止之后。

    不過作為運營“民兵III”的部隊,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要面對的問題,還不僅僅是這些老舊導彈帶來的高昂維護費用、以及越來越長的維護工時。3月28日,全球打擊司令部負責人布賽爾將軍在國會出席聽證會時表示,美國空軍正在研究近期“民兵III”部隊官兵癌癥發病率升高,是否與頻繁接觸那些嚴重老化的,帶有苯、石棉等有害物質的操作設備有關。


    2019年12月,正在檢修一枚“民兵III”的美國空軍第90維修大隊官兵

    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雖然家大業大,但如果不盡快投資更新陸基洲際導彈,無論是從導彈的突防與威懾能力上說,還是從部隊的管理與士氣上說,三位一體的核威懾都要面臨其中一體“拖后腿”的情況。不提耗資巨大的“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了,只說與“哨兵”洲際導彈同屬美國空軍未來重點發展項目,投資卻如“無底洞”一般的B-21隱身戰略轟炸機,已經足以讓“哨兵”難以獲得足夠的發展優先度。

    與此同時,美軍又要在反導領域投入巨資,以部分抵消對手的核武庫。本周美國眾議院戰略武器委員會要求,2024財年應當撥款采購至少64枚“下一代攔截彈”(NGI),以讓反導陣地“全負荷運作”。對此計劃表示支持的美國參聯會主席米利將軍,此前也表達了應當討論在東海岸紐約州北部部署更多攔截彈的計劃,“我們不能等到伊朗測試洲際彈道導彈之后,才開始在東海岸的基地建設”。

     

    將逐漸取代GBI(上)的NGI,同樣是一只“吞金獸”

    而對于以海基核力量為主,輔以一支精干空基核力量的法國來說,問題就相對簡單很多。法國海軍的4艘“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分別于1997、1999、2004和2010年服役,都“正值壯年”。它們服役早期使用射程6000千米的M45潛射彈道導彈(2016年全部退役撤裝),射程達到10000千米以上的M51于2006年開始陸上發射測試,2010年1月27日進行首次水下試射,同年7月10日完成第二次水下試射后宣布列裝。

    法國海軍原計劃今年開始第三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建造準備工作,相比“凱旋”,新艇主要的改進將是在靜音性能,操縱性能和水下態勢感知能力上(畢竟2009年“凱旋”與英國海軍“前衛”號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水下碰撞,至今讓人后怕);在核心威懾指標上則將保持“凱旋”級16枚M51的攜帶能力,這一點比英國計劃在“繼承者”級上只攜帶12枚“三叉戟”有出息得多。至于新艇的主尺度和排水量,法國海軍希望盡可能控制,避免增加開發成本,服役后也能繼續沿用法國海軍保障“凱旋”級的基地碼頭等設施。


    “凱旋”級的綜合性能已經堪稱當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標桿,法國海軍對下一代艇也沒有提出過多的升級要求

    雖然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計劃要到2037年才服役(屆時“凱旋”號的艇齡正好滿40年),但為了保持核潛艇研制生產不斷線,法國必然需要拉長每一艘潛艇的建造工期,第四艘也就是最后一艘的預計服役時間已經遠達2050年,退役時間更是設定在了2090年——這很可能是絕大部分讀者朋友們都看不到的一天了。對于法國來說,彈道導彈核潛艇是維持大國地位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維持4艘潛艇/64枚導彈的規模足矣,需要做的是將經費盡可能分攤到每一年的預算中,保持“細水長流”。

    計劃在2037年左右加入法國核威懾體系的,還有MBDA公司正在研制的ASN4G高超聲速空射巡航導彈。在今年3月的“撲克2023-1”核威懾模擬演習中,法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首次同時出動各自的“陣風”掛載ASMP-A空射核導彈并模擬發射,這款射程500公里以上的導彈采用亞燃沖壓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法軍希望作為換代產品的ASN4G,能夠在射程和速度兩項指標上相比ASMP-A翻一番,同時不影響在“陣風”上的掛載能力。


    在“撲克2023-1”演習中,機腹掛載ASMP-A,即將起飛的法國海軍“陣風M”艦載戰斗機

    ASN4G代表的高超聲速機動突防路線,是世界各國發展新型核載具時,實現快速反應與強突防能力這一目標的可選手段之一。盡管各國的技術能力和路線不同,但目標基本一致,例如朝鮮近年來裝備了多款具備機動突防能力的火星-11系列戰術彈道導彈,并為之配套研制了“火山-31”戰術核彈頭,還進行了兩款高超聲速機動彈頭的驗證飛行試驗。隨著火星-18三級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成功完成首次飛行,朝鮮未來還可能進行高超聲速機動彈頭與固體燃料多級彈體的結合測試。


    近期尹錫悅政權屢屢犯下滔天罪行,公然挑釁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朝鮮是否會借機“適時啟動”第七次核試驗,引發周邊關注

    Older Article
    IMPACT Day | 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中國志愿者心系社區,踐行可持續生態理念
    Newer Article
    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視角 | 高標準倉儲設施如何賦能醫藥物流高質量發展

    聯系我們

    欲了解更多關于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的信息,歡迎聯系我們!

    花蝴蝶韩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