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從長春市二道區東盛街道黨建辦主任孫瑩瑩的化解花絢介紹里,記者對亞泰社區、鄰里麗綻萬通社區創建幸福小區、矛盾文明小區的幫扶系列成果有了畫面感,那么,殘障長春當置身可親可愛的居民小區居民中間,聽他們生動講述牽手文明和幸福的市東盛街故事時,記者完全是道讓另外一番感受,充滿溫暖,文明充滿力量。幸福
化解鄰里矛盾 楊大爺有妙招
位于亞泰社區桃花苑小區18棟一樓的化解花絢鄰里中心里,有一間面積小小的鄰里麗綻矛盾糾紛調解室。昨天中午,矛盾記者在這里見證了一場鄰里糾紛的幫扶化解過程,不由得對調解員、殘障長春76歲的楊大爺肅然起敬。“我家漏水也不是故意的,你還找上門來了,就不給你賠,我看你能咋的。”“你這不是不講理嗎?你家漏水泡了我家天棚,咋的!你還有理啦?”年過八旬的李老爺子住在24樓,樓下住著50多歲的王大哥,兩家此前一直是關系不錯的好鄰居,不承想,因為樓上廚房漏水,問題無法解決,僵在了那里。言語間,兩人互不相讓,眼瞅著矛盾就要升級,楊大爺仍笑呵呵地坐在兩人的中間,一言不發,但聽得非常仔細。
原因搞清楚了,眼見李老爺子和王大哥也吵不動了,楊大爺適時說話了:“老王,你先回去,聽我的。”王大哥一臉迷茫。楊大爺起身將王大哥拉到門外,低聲耳語一番,王大哥扭身真的回家了。“老哥,今天這事兒真是你的不是!你家漏水漏到樓下,你還嘴硬,不僅惹得人家不高興,也把你氣夠嗆,何必呢!鄰居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你錯在先,就得讓一讓。”見老爺子低頭不吱聲,楊大爺趁熱打鐵:“你看我打電話聯系你女兒咋樣?剩下的事兒你就別管了,交給你閨女。”李老爺子一時插不上話,也被勸回了家。
十幾分鐘后,只見楊大爺到外面打了幾個電話,不大一會兒,矛盾雙方又都回來了,情況跟之前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老弟,是我不對,我向你道歉。”“大爺,我也有毛病,當時好好說話就不會整到這兒來了。”矛盾神奇般化解了,記者也一頭霧水,急忙向楊大爺討教。“其實很簡單,我告訴老王回家是讓他自己先去買點涂料,把被泡過的地方收拾收拾,花費由我找李老爺子的女兒商量。結果,老人家女兒特別通情達理,很爽快答應賠錢。這么一來,老王倒不好意思了!不要錢。問題解決了,兩家又成了好鄰居。”說著話,楊大爺仍滿臉笑容。他說,他當了十多年義務調解員,化解鄰里間的矛盾,他有妙招兒。
幫扶殘障居民 一干就是20年
免費為居民理發、修家電、資助殘障兒童上學、幫助殘疾人找工作……一年兩年容易,一堅持就是20年,這對于亞泰社區助殘協會來說,真是太不容易了,正因如此,只要提起這個家門口的幫扶社會組織,周邊居民無不交口稱贊。
用受助居民黨師傅的話說,亞泰社區助殘協會跟他的關系不僅是幫扶與被幫扶的關系那么簡單,他更愿意把協會這群熱心人稱為“家人”。黨師傅患有腦血栓,兩個孩子不同程度存在智力障礙問題,全家生活困難重重。助殘協會會長傅明珍了解了黨師傅家的情況后,第一時間將其列為包保幫扶對象,定期組織志愿者到他家幫忙拆洗被褥,打掃衛生。有時候,傅會長還掏錢給兩個孩子買吃的。多年的真情關愛,讓黨家與助殘協會結下了深厚情誼,“傅媽媽”成了兩個孩子最親的人,幾天不見就想得不行。為表達對助殘協會的感激之情,黨師傅拖著不便活動的腿腳到外面專門做了一面錦旗,“奉獻愛心,扶殘助殘”八個字是他和兩個孩子對助殘協會“家人”最真誠的敬意,“傅媽媽”的稱呼在越來越多的受助人中間傳開來。
靦腆憨厚的傅會長告訴記者,亞泰社區助殘協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志愿者已經由最初的12人增加到現在的77人。“協會志愿者中,年齡最大的79歲,最小的24歲,我們希望通過協會成員的生活技能和社會關系,切實幫助更多的殘障朋友。協會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像免費修輪椅、修自行車、危急出車、刻章,免費為殘疾人家庭學生補課、定期慰問敬老院等,我和協會成員都堅信,只要伸出溫暖的手,去給有需要的殘障居民雪中送炭,助力改變他們的家庭命運和生活軌跡,就能為街道、社區、乃至社會減輕壓力。”
居民自治 修建“微花園”
原本破舊不堪的閑置空地搖身一變成了“微花園”,以往臟亂差的小區環境煥然一新,小區門衛安保嚴格,居民自治成果顯著……記者邊聽著居民自治委員會負責人的介紹,邊走進萬通社區農商行宿舍小區,果然親眼目睹了一處在鬧市中恬靜宜人的好居所。
64歲的孫亞雙是該小區居民自治委員會的牽頭人,說起小區的變化,他立馬來了精神,連忙介紹說,他幾年前從外地退休回長,定居在了該小區。初來乍到,留給他的第一印象就不怎么好,等到親眼目睹了沒有物業的這個老舊散小區所處的尷尬境地后,他的心頓時涼了半截。年代相對久遠的建筑、流動性大且人員復雜的住戶、無人清理堆積成小山一樣的生活垃圾,一到夏天就蚊蟲成災的閑置空地……一切都不如人意。“小區那時候連個大門都沒有,送外賣的、送快遞的、收廢品的……電動車、摩托車、三輪車隨便進出,就跟走城門似的。可以說小區環境很差,安全隱患也不少。”
既來之則安之,老孫并沒有等、靠,他心里想的是,改變,必須改變,而且要從小區環境治理開始。說干就干,他和其他5位居民成立了小區自治委員會,動員全體42戶、83人一起行動起來。“最開始就我們6個人干,清垃圾、除雜草、安大門、裝攝像頭,后來慢慢影響帶動了其他住戶,開始有人加入我們。家園的變化在齊心協力的努力下逐漸變成現實,樓道整潔了,小區干凈了,犄角旮旯都被我們利用起來,種花、種草、栽葡萄樹,今年剛開春兒,我們還種上了車厘子樹苗。只要有環境治理和清掃衛生的統一行動,必保幾十人參加。為了長期保持好已有成果,我們還雇了保安、保潔來維護。去年小區休憩處的葡萄藤經過大家伙的精心照料,結出的葡萄又大又甜。”老孫誠懇地說,今年秋天一定邀請記者再來看看,小區的景色會更美。
萬通社區黨委副書記張嵐介紹說,通過居民自治,這里的家家戶戶都成了好朋友,大家的心往一起走,勁兒往一塊兒使。該小區居民在共同營造美好環境的同時,也一起澆灌了絢麗綻放在鄰里之間的文明之花。(完)
【原標題:化解鄰里矛盾 幫扶殘障居民——東盛街道:讓文明幸福花絢麗綻放】
(來源:二道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