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黑龍江新聞6月26日電(王玉 王瑩瑩)“以前安全巡檢主要憑經驗,點對點有了‘點對點’后,大慶安全工作更加科學系統。油田”6月25日,采油廠第查采油十廠第一作業區注采5班采油工王兵說。作業
為提升員工辨識隱患的區實能力,今年3月,行檢這個作業區采取“點對點”檢查,點對點讓員工養成隨時隨地發現隱患的大慶習慣,也讓作業區的油田安全形勢持續向好。
“安全事故是采油廠第查由隱患引起的,員工是作業發現、處理隱患的區實主體和根本。‘點對點’檢查,行檢即由崗位上每名員工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點對點將檢查表中的檢查點與實際存在的危險點進行一一對應,判定檢查部位是否符合檢查標準。‘點對點’檢查的主體是員工,核心是人人、天天、班班進行‘點對點’檢查。”第一作業區副經理任國文說。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點對點”檢查最初實施時在基層遇到了一定阻力。
原來,為實現檢查標準的全覆蓋,作業區制定“點對點”檢查標準264項,涵蓋油氣生產、交通運輸、職業健康等多個領域。
詳細的標準使安全檢查更加全面系統,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檢查點過多。以注采2班為例,巡井這一項工作每天要檢查的就有105個點,算上路上的時間,如果按項檢完,檢查一次要近3個小時。
“瘦身”勢在必行。第一作業區選取集輸1班為試點,通過合并、轉移、刪除、拆分,減少日常檢查點數。以前集輸1班共有48個檢查點,其中有15個點是與滅火器有關的,而按照規定滅火器只需要每月一檢,這15個點就改為月檢。有些檢查點則被改為周檢、季檢和年檢。
“瘦身”前,這個集輸班巡檢的員工每天要檢查48個點,列滿2張A4紙。“瘦身”后,檢查表變成了一張綠色卡片,巡檢時拿在手中或掛在脖子上,對照很方便。“原始”的標準并沒有被摒棄,而是列入每月安全培訓計劃。“瘦身后總的檢查點數并沒有減少,減點不減責。”任國文說。
檢查出隱患只是第一步,第一作業區還對“揪”出來的隱患認真分析原因,優先安排計劃、優先落實資金、優先組織實施,全力削減隱患。
為了讓“點對點”檢查更好地實施,這個作業區還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實行監、管分開,由10名安全骨干專門負責監督“點對點”落實情況。在每周作業區生產辦公會上,對上級部門和作業區內監督檢查發現的隱患問題進行通報。被檢查出存在隱患問題的單位,必須在會上分析原因、報告整改措施,和具體整改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