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25日訊,家人繼此前包頭警方發布的群秒一起利用AI實施電信詐騙的典型案例后,安徽安慶經開區又發生了一起利用AI換臉,被騙9秒被騙走245萬的臉詐案件。
安徽男子9秒被騙二百多萬
據大皖新聞報道,騙頻今年4月,發何防范安徽安慶經開區發生一起“冒充熟人”詐騙案,家人經開公安分局反詐中心民警調查發現詐騙分子使用了一段9秒鐘的群秒智能AI換臉視頻佯裝“熟人”,讓受害人放松警惕從而實施詐騙。被騙
“視頻里邊我看到是臉詐他的臉”,“但是騙頻沒幾秒就掛了,說在開會不方便”。發何防范4月27日,家人何先生的群秒微信“好友”突然向其發起視頻通話,電話接通后,被騙何先生看到“好友”正在一間會議室內,就在他準備進一步詢問時,“好友”直接掛斷了電話,并表示在會議中有重要事情交代,需要何先生添加QQ溝通。
隨后,“好友”在QQ上告訴何先生,目前有一個項目招標需要周轉資金,希望何先生先行幫忙墊付。“因為打了視頻電話又是熟人”,“我就沒多想,就轉賬了”,基于對“熟人”的信任,何先生沒有猶豫,立刻讓家人將245萬元到對方指定的賬號上,直到事后撥打對方電話才得知被騙。
發現被騙之后,何先生迅速報警,接報案后,安慶經開公安分局立即抽調精干警力組成專案組第一時間對涉案賬戶的資金流、信息流進行查詢追蹤。4月28日,專案民警連夜趕赴北京市抓獲3名涉詐嫌疑人。5月22日,警方將先行追回的132萬元被騙款及時返還給何先生,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10分鐘被騙走430萬
根據日前“平安包頭”微信披露的消息顯示,此前,包頭警方也發布了一起金額高達430萬元的AI換臉詐騙,過程與此案基本相似,過程僅用了10分鐘。
幸運的是,接到報警后,福州、包頭兩地警銀迅速啟動止付機制,成功止付攔截336.84萬元,但仍有93.16萬元被轉移,目前正在全力追繳中。
面對AI換臉詐騙技術,有什么方法可以識別呢?
AI換臉詐騙層出不窮,不過“AI假臉”必然會有一些瑕疵,可以通過細節來判斷對方是否真是“AI假臉”。
光明日報曾在報道中指出,專家提示稱,“AI假臉”的紋理特征存在破綻。例如,偽造后的視頻人物的眼睛或牙齒輪廓細節容易不一致;兩只眼睛瞳孔的顏色不一樣或瞳孔中心反射的細節不一樣;或是很多偽造視頻由于視頻分辨率低于原始視頻分辨率,偽造出來視頻的牙齒邊緣過于整齊等。
另外,“AI假臉”有可能不符合正常人的生理特征,比如,一個健康成年人一般間隔2-10秒眨一次眼,每次眨眼用時0.1-0.4秒,而在偽造視頻中,人的眨眼頻率可能不符合上述規律。
最后,由于人嘴部的運動是最為頻繁且快速的,因此AI軟件無法真實準確地渲染連續動作。因此,“AI假臉”的嘴部特征有可能辨別出真假。此外,偽造后的視頻會造成一定的視頻抖動,導致視頻出現幀間不一致情況。
提醒:遠程轉賬務必多重驗證
中國互聯網協會日前也對“AI換臉”新騙局做出提醒,遠程轉賬務必需要多重驗證,把好“錢袋子”。如果有人自稱“家人”“朋友”等誘導你轉賬匯款,務必第一時間提高警惕。在轉賬匯款、資金往來這樣的典型場景,要通過回撥對方手機號等額外通信方式核實確認,不要僅憑單一溝通渠道未經核實就直接轉賬匯款,無論對方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