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由江西省教育廳、比起省公安廳、可倍省國資委、索賠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成的人們聯合調查組一錘定音:“異物是鼠頭,不是更關鴨脖”。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6·1”食品安全事件迎來“大反轉”,心吃學生當然就輿論層面來講,出鼠其實認為“本該如此”。不能順

吃出鼠頭的利拿學生早前回應要知道,回溯到最初的到畢爭議,校方、業證南昌市監局都公開聲明“確實為鴨脖”,比起而且吃出鼠頭的可倍
學生后來也改口確認是鴨脖。按理說,索賠當事人都改口了,人們這事應該可以過去了。可因為被指鴨脖的異物實在太像鼠頭,以至于校方、南昌市監局堅決聲明和吃出鼠頭的學生詭異改口引發更多質疑。另外網傳校方組織學生灌水“謠言止于智者”的系列操作,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就是“不打自招”了。并且因為輿論層面持續發酵,學校食堂過往的衛生問題,涉事企業中標的公示問題也都被悉數扒了出來。而且更邪乎的是,跟鴨脖相關的上市食品公司的股價也下跌了。這還不算完,最關鍵是學校門口大量學生取外賣,也就是“鴨脖還是鼠頭”,學生們已經開始“用腳投票”了。也就是說,學生們除了不去涉事窗口吃飯,對學校食堂也是失去信任了。然而就在輿論層面調侃“指鼠為鴨”,學生們集體“用腳投票”之際,江西省方面就“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6·1’食品安全事件”成立了高規格的聯合調查組。這一大動作除了讓輿論層面看到徹查的決心,也引發了不小的戲謔。畢竟“認個錯打個板”的事情,竟然鬧到要靠省級聯合調查組來厘清。坦率地講,是鴨脖還是鼠頭,既用不著市監局出面,也用不著動物專家鑒別,找個食堂大媽就能搞清楚。說到底,這就不是個生物范疇的問題,而是如何面對錯誤的問題。可企業也好,校方也罷,就不實事求是,總以為承認是鼠頭天會塌下來,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后真把天捅破了。以至于在聯合調查組定性后,除了各就各位領板子,還要繼續接受輿論層面的追問。比如“一顆鼠頭為何省調查組才能查清”,又如“鼠頭到底如何一步步變成了鴨脖”,再如“鼠頭鴨脖消滅證據者是否受指使”。這些追問雖然是媒體發起的,但是卻也代表著公眾的心聲。不過就在輿論層面反思和追問之際,有律師卻站出來拿食品經營法給涉事企業及直接負責人定性。最主要是最后提到吃出鼠頭的學生可10倍索賠。怎么說呢?理論上這是沒問題的,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講,最低賠1000元也好,還是按照消費金額的10倍賠償也罷,都其實不是大數目,關鍵是誰攤上這個事情,都是挺糟心的。一方面,事情鬧得這么大,換了誰也會很有壓力;另一方面,這種局面下,不被影響正常學習、正常生活就算燒高香了,誰還操索賠的心?正如不少網友所擔心的,吃出鼠頭的學生能不能順利拿到畢業證也是個問題。不夸張地講,如果聯合調查組不介入,這還真可能是個問題。因為按照事情的發展脈絡,該學生先是說吃出鼠頭,并且引發了巨量輿情,緊接著又改口說是鴨脖,按照以往各高校在類似事件上的處理來看,該學生能不能拿到畢業證確實是個問題。可現在來看,這應該不是個問題了,因為聯合調查組介入了,意味著吃出鼠頭的學生徹底安全了。甚至從通報層面來看,負主體責任的校方難免被處理幾個責任人,到那時,但凡是個有腦子的校領導,應該是不會為難當事學生的。甚至對于吃出鼠頭的學生應該會從更為積極的層面特殊對待。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顯然律師的提議和輿論層面的擔心都是多余的。因為說回鼠頭鴨脖事件,雖然吃出鼠頭的學生是關鍵人物,但是引爆輿論的卻并不是他。因為誰都清楚,要是涉事企業和校方第一時間選擇認錯而不是“堵捂瞞”,整件事情是不可能捅破天的。說到底,事件進展到后期,完全是輿論層面對校方和南昌市監局的“不相信”,這個“不相信”一方面在于“照片太像”,另一方面在于解釋太糊弄。而且最主要的是,解釋沒有消除在校學生們的疑慮,如此之下,自然也難以安慰輿論層面的群情激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