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2月23日電(李佳佳)22日,御風空中出行創新企業御風未來宣布于去年12月完成一次加輪融資,未再由天善資本領投。獲加這是輪融御風未來在2022年5月完成數千萬融資之后,7個月內完成的資噸第二筆融資,累計融資額達1.5億元。機月
本次融資將主要用于2噸級大型垂直起降飛行器M1的首架研發制造、試飛以及適航取證相關工作的下線補充資金,鞏固提升公司研發和創新實力,御風在全球新一輪航空競賽中占據先機,未再成為未來空中交通先行者、獲加推動者和引領者。輪融目前M1的資噸首架機已經完成靜力試驗、進入了總裝階段,機月預計將于3月下線。首架接下來將有序推進全機系統地面試驗,預計今年第二季度可以實現首飛。同時,適航取證工作也在同步推進。
城市空中交通(UAM)是一種新興的交通出行方式,能有效緩解當前城市交通擁堵和污染等問題,并可與地面、地下交通形成互補和聯動,有助于推動發展“空地下”三位一體的新型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近年來全球UAM政策利好,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美國積極推動UAM飛行器技術的軍事化應用,日韓均于2020年將UAM產業規劃上升至國家層面。在中國,國務院、交通運輸部、科學技術部等多部門均印發相關規劃綱要,要求部署新型載運工具研發,推進空中交通服務。民航局也于近期發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適航審定管理程序。以御風未來等企業為代表研發的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對場地要求低、純電動低噪音零碳排放、高度自動化、安全性遠高于直升機等特點,被普遍認為是未來城市空中出行的最好解決方案。
基于對全球eVTOL賽道長坡厚雪的判斷,御風未來嚴守飛行器安全性這條生命線,在“堅持面向適航的核心系統自主研發“、“堅持持續推出產品自我造血”的穩健經營理念指導下,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在場景應用中探索商業模式,在實踐中獲得數據反饋和研發迭代。多年來在產品構型、飛控系統、供應鏈等技術和商業化路徑上持續展開探索,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產品構型上,御風未來選擇的是復合翼構型:即飛行器有機翼,有獨立的動力系統分別提供垂直起降升力和巡航推進動力。M1擁有16個用于垂直起降的旋翼和4個用于巡航飛行的旋翼,是目前是全球復合翼eVTOL里旋翼最多的飛行器。御風未來團隊認為,復合翼構型具有低機械復雜度、低維護成本、高安全性和低適航難度等優勢,是目前最適合中國商業化和取得適航認證的構型。
在飛行器最核心的“大腦”飛控系統上,御風未來團隊堅持自主研發飛控核心技術,確保eVTOL安全性。通過福昆的小型無人機來驗證關鍵算法和軟件工具鏈、積累飛行數據、測試核心航電設備,最終實現飛控系統在全尺寸樣機上天的應用和迭代。
在零部件及供應鏈上,團隊利用多冗余來實現高可靠性,降低供應鏈門檻和成本。核心供應鏈全部采用國產化,并深度介入供應商研發過程,帶來更好的設計自由度、更穩定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公司將堅持供應鏈國產化,帶動國內設備級供應商共同發展,把eVTOL產業的核心供應鏈留在中國。
在商業化方面,御風未來以“先郊后城,先物后人,先隔離后融合”為發展規劃,逐步推進載貨、載人的商業化進程。大型eVTOL產品二分之一縮比驗證機首飛后已經成功作為一條產品線成功推向了市場,并取得多個訂單。目前該型號多架飛機正在喜馬拉雅山區惡劣氣候環境下執行貨物投送任務。從中小型eVTOL,到大型貨運eVTOL,再到載人eVTOL,通過貨運商業化的落地不斷積累運行數據,持續迭代用戶需求,為載人飛行的商業化奠定安全和成功的基石。
御風未來創始人及CEO謝陵表示,資本市場對eVTOL賽道和御風未來的認可讓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航空從業者都備受鼓舞。我們堅信城市空中交通(UAM)這種新興的交通出行方式的遠大前景。從創業之初到現在始終堅持認為,新興科技產品只要真正理解客戶需求、真實地為客戶創造價值,必然會蓬勃發展,正如10年前的新能源車行業和無人機行業。我們會和其他從業者一起努力,共同推動中國eVTOL“新通航”行業繁榮和產業發展。
本輪領投方天善資本管理合伙人叢真表示,航空器制造是工業制造皇冠上最亮的明珠。分布式電推、電池等技術的發展,以及亞洲城市高度集中的交通需求的擴張,將為中國的航空產業帶來產業鏈級別投資機會。eVTOL作為新生力量,將有機會引領整個航空作業領域的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