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慧瑩 編輯/張廣凱)近日,速成一則蔚來汽車員工的工曝爆料,扯下了汽車產業高速發展背后的半年冰山遮羞布。
據這名員工爆料,加班進急揭開角自己是診次中國蔚來產品運營的負責人,平時要參與很多項目。車企過去半年里,速成自己累計加班近500小時,工曝加班期間,半年冰山她多次出現發燒、加班進急揭開角嘔吐、診次中國腹瀉等癥狀,車企并且進急診3次,速成此前她曾患急性腸胃炎,工曝最近一次體檢還發現有21處異常。半年冰山
該事件一經爆料,立刻登上微博熱搜榜。據上游新聞報道,在陳女士提供的與HR溝通的錄音中,HR稱公司不鼓勵加班,是自愿加班,為了用戶需要,可能需要一些額外的付出。經過協商HR提出,如果陳女士離職,同意給予總計12萬元的賠償,但之后陳女士不能再發聲。
陳女士還爆料稱,自己曾與公司HR和領導多次溝通反映,被告知這個公司就這這樣,大家都是自愿加班。且從業多年有經驗,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都是自愿加班,自己不可能反抗這個社會,即使去走法律流程也不會贏。
該事件曝光后引發網友熱議。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工作節奏在車企并非個例,在時下的車企中,高強度“內卷”已成常態,長城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車企無一幸免。
在相關話題中,長城汽車成為網友“炮轟”的陣地。2022年7月,“長城汽車被曝員工高強度工作16天猝死”就曾登上熱搜。據爆料,長城汽車全資子公司如果科技有限公司從6月7日開始強制員工加班,每天22點后才可下班,每天工作時長達14小時,再這樣的高強度工作下,6月22日上午9點左右,辦公園區3樓一員工突然倒地后經搶救無效死亡。
據悉,在該員工去世2日后,其所在公司將所有信息被抹除,相關打卡信息在被公司人力部門修改,該員工生前為某科室科長,事后科室也被解散。6月24日家屬前往公司索要賠償,公司以該員工已經離職為由拒絕賠償。
針對此爆料,長城汽車曾回應文章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公司從來沒有強制加班過;刪除員工信息,也是因為勞動法規定了,員工死亡屬于勞動關系終止,所以其信息才被刪除;關于賠償,公司也在積極推進工傷理賠流程。而這些回應,對于外界來說無異于此地無銀。
面對讓員工加班的“誘惑”,和蔚來站在同一賽道上的小鵬和理想更是無一幸免。
據微博大V“零態LT”透露,理想汽車內部人士向其爆料,2023年開年理想汽車員工流失不斷,理想內部加班情況普遍,考核制度也十分苛刻,2022年有八成員工業績被標上不合格,從而影響了年終獎和薪資發放。
2022年10月,理想汽車智能駕駛AI算法負責人、AI首席科學家王軼倫離職,他曾表示,在理想工作幾乎變成了生活的全部,高強度加班下他一年里胖了20斤。他還透露,理想員工加班到晚上12點是很正常的,尤其自動駕駛團隊的員工,根本沒有周六和周日。
再看小鵬汽車,此前澎湃新聞曾報道,小鵬一度實行過大小周的工作制度,即每兩周休息一天,后來雖然取消了大小周,但仍要求員工內卷工時,并且沒有加班費。據悉,多位小鵬汽車員工向其透露,“大小周”取消不影響工資,因為“本來就沒有加班費”,并且大多數員工每日工作時長都超過了7.5小時,在10小時左右。
在新能源汽車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新能源汽車成為許多車企面向未來的“背水一戰”。
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2022年,蔚來、小鵬、理想凈虧損分別為144.4億元、91.4億元和20.3億元,多年努力依然停留在賣一輛虧一輛的生死線。如此環境下,渴望借助短平快的工作節奏縮短研發周期、搶占市場份額,也就能夠被理解。
但放眼全網對于車企加班的控訴,可以看到,許多加班仍停留在企業對基層的盲目考核。所謂的加班,也只是無謂的內耗,是車企出于焦慮而構建出的“努力的樣子”。
車企似乎仍不愿相信,短平快的前提,是充分保障員工健康和合法利益。一廂情愿將本該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的降本升維,偷懶式地替換成拼內卷、拼人效,不僅會迫使汽車行業陷入惡性內卷循環,還會讓企業過早“猝死”在黎明前夜。
對于以科技產品為增長核心的企業來說,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只有合理安排員工的工作任務和加班時間,運用科學的管理方式提升創新生產能效,才能讓企業規避內耗,走入正向增長的軌道。
而對于企業的HR和PR來說,相比讓勇于發聲的員工離職和噤聲,企業更應該感謝指出弊病的人,因為他們是發現問題的啄木鳥,而非人云亦云、盲目追隨的烏合之眾。
在這一點上,更多的寬容應該留給指出問題,而非制造問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