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書房里的書房中國)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竹簡木牘,筆墨紙硯
書房有當下記憶,中國也有歷史鋪陳
從造紙術,書房到印刷術
書房里有“四大發明”的中國半壁江山
齋室居舍、桌椅方幾
琴棋書畫、書房詩詞歌賦
清供陳設、中國文會雅集
書房里有書生的書房青燈黃卷
有中國人的雅致與浪漫
和而不同、天下為公
民為邦本、中國格物致知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書房里安住著讀書人的書房精神空間
根植著中國人獨特的價值體系
以文為業、以硯為田
書房作為文化的中國傳承中轉站
古往今來不曾空斷
并以其獨特的性格千人千面
書房可以靜
孔子故宅藏書的魯壁
沉寂了百余年
令經典免于濃煙烈火得以傳世
書房可以鬧
蒲松齡設一茶棚
人來人往中記錄奇聞異事
“聊齋”之名由此而來
書房可以簡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一篇家喻戶曉的書房《陋室銘》
將書房的意義寫入文化基因
書房可以繁
歷時400余載的天一閣
藏有古書30余萬卷
包羅萬象,名播遐邇
書房可以小
故宮的房間眾多
方寸之大的三希堂
濃縮著獨特的精神品味
書房可以大
亢慕義齋的桌椅之間
醞釀了偉大的思潮“風暴”
馬克思主義在這里傳播
書房可以豪邁
鐵琴銅劍樓的瞿氏子弟
為護萬卷藏書向太平軍高呼
“軍中可有讀書人否?”
書房也可以堅韌
抗戰烽火里書厄連連
無數仁人志士致力古籍的遷移保護
中華文脈在血淚中弦歌不斷
曾經
前輩們粗茶淡飯、一襲布衣
在一窮二白的書房基礎上
埋頭書案、開拓求索
如今
書房的中國變遷見證著時代的發展
積淀著我們一路向前的底氣與自信
見證了中華文化與世界的碰撞與交響
有書,何處不是書房書房?
古人云“三上”:馬上,廁上,枕上
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
它是物理空間
更是精神空間、文化空間
方寸之間
有著中國人古往今來的
記憶與文明
求知與探索
奮斗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