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26日訊(記者郭松嶠)汽車消費是季度減免支撐消費的“大頭”。據工信部網站消息,汽車確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產銷副部長辛國斌近日帶隊赴上海重點企業現場調研。小幅下滑辛國斌特別提到,工信購稅“要完善政策體系,部表推動研究并盡快明確2023年后車購稅減免政策,態盡制定加快充換電建設、快明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等支持政策。后車”
財聯社注意到,政策今年3月,季度減免在國新辦舉行的汽車確年“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曾介紹,產銷2022年中國新能源(600617)汽車產業迎來大幅增長,小幅下滑全年產銷實現705.8萬輛和688.7萬輛,工信購稅同比分別增長96.7%和93.4%。工信部將圍繞技術攻關、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等持續發力,加快新體系電池、汽車芯片、車用操作系統等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并盡快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減免等接續政策,穩定市場預期。工信部研判認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此外,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舉行的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陶青表示,下一步將著力穩住汽車等大宗消費,聯合相關部門研究出臺穩定汽車消費、擴大內需增長的相關政策措施。
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相關部門出臺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等優惠政策,啟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引導地方出臺增加限購城市汽車牌照指標、發放購車補貼等促消費措施,多措并舉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實現平穩增長,全年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3.4%和2.1%,為宏觀經濟恢復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在接受財聯社采訪時表示,當前階段刺激可選消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從3月PPI數據來看,一般日用品環比上漲0.2%,較上月提高0.5個百分點,表明短期需求有所修復;但是耐用消費品環比下跌0.1%,連續3個月環比下跌,表明居民可選消費的需求仍然相對偏弱;在此背景下,通過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稅費減免,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進而帶動可選消費品的修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1萬輛和607.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3%和6.7%,較同期小幅下滑。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3年3月,汽車終端市場依然相對疲軟,國內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釋放,企業經營壓力較大,行業穩增長任務十分艱巨。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對財聯社表示,近期對于穩定汽車消費密集發聲的主要原因,在于汽車消費需求未能得到完全釋放,消費者觀望情緒濃重。
財聯社還注意到,目前全國多地真多汽車消費出臺相關政策。例如,福建省則安排了6473萬元用于發放購車補貼。新能源車每輛最低補貼4000元,燃油車每輛最低補貼3000元。上海也將新能源車置換補貼延長半年,在2023年6月30日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并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的財政補貼。山東省宣布今年上半年將繼續發放2億元汽車消費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