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14日電(李秋瑩)“現在這瓜已經比巴掌還要大咯!倒計再過一周左右,時周上市4月下旬首批頭茬瓜就能正式上市了。南匯”上海李氏蔬果專業合作社的西瓜線上下單負責人陳斌文告訴記者,今年春天上海的趕早光照充足,氣溫暖和,分鐘“南匯8424”西瓜長勢喜人,配送能比往年更早上市。倒計
作為上海土生土長的時周上市本地西瓜,“南匯8424”鮮甜脆爽,南匯口感細膩,西瓜線上下單而頭茬瓜更是趕早不少上海食客的心頭好。“這個月已經有10多個人來問我,分鐘西瓜什么時候熟,配送他們要開車來浦東買瓜。倒計”陳斌文笑著說,“我跟他們講,你們在家手機下單就好了。”
4月12日,美團買菜“本地尖貨”源頭直采基地再次落地上海,牽手浦東新區的李氏蔬果專業合作社。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專家在現場見證了西瓜基地和即時零售平臺合作揭牌的瞬間。

▲4月12日,美團買菜本地尖貨“南匯8424”西瓜源頭直采基地,在浦東新區的李氏蔬果專業合作社正式掛牌。(攝影:蔣鑫)
美團買菜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30分鐘快送超市”,美團買菜將通過流量傾斜和活動資源扶持,為“本地尖貨”系列的優質產品提供相應的支持,同時加大采購力度,給上海市民提供標準更高、配送更快的本地農產品。
據悉,美團買菜“本地尖貨”源頭直采基地的“南匯8424”西瓜,均擁有浦東農協指定的溯源二維碼,首批頭茬瓜將在4月下旬上線銷售。屆時,上海市民足不出戶,通過手機線上下單,30分鐘即可嘗到正宗的“南匯8424”西瓜。
即時零售助力鄉村振興
早上6點,清露未干,陳斌文便來到瓜地里檢查西瓜的長勢,“4月最早上市的這批西瓜,是1月份育苗下播的。這批西瓜的生長初期氣溫低,所以從授粉結果到完全成熟,大概需要45天,成熟時重量在5~8斤之間。”
菜籽餅養地,直生苗種瓜,純人工授粉……在李氏蔬果專業合作社的瓜地里,每一只“南匯8424”西瓜都是精心培育的。陳斌文對記者說:“為了保證西瓜的好口感,我們只培育頭藤的西瓜,而且只從第12個葉片開始授粉。也就是說,一株苗只長一顆果,讓這顆果得到充足的營養。”
李氏蔬果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合作社的大多數農戶都是扎根浦東種瓜二、三十年的老瓜農,“我屬于‘二代瓜農’,在繼承岳父岳母的種瓜技術之外,更想為這些品質上乘的西瓜,尋找一個好的銷路,讓瓜農們都富起來。”陳斌文表示。
隨著更多即時零售平臺牽手本地農民專業合作社,上海優質本地農產品的銷路越走越寬,農民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更多新鮮安全的農產品也以更快的速度送到消費者手中。
“這其實是三贏的局面,瓜農、合作社、消費者都能受益。”陳斌文表示,以往瓜農們找不到好銷路,好瓜種出來被賤賣,差瓜又在市場上濫竽充數砸‘南匯8424’的牌子。而如今,從農田到餐桌的鏈路被打通,接單、摘瓜、出貨一氣呵成。消費者能更快吃到正宗的“南匯8424”,瓜農們嘗到了即時零售帶來的發展甜頭,而合作社也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陳斌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合作社目前有近1000畝的土地,農戶夫妻二人承接20畝土地,每年僅1到8月的西瓜種植和上市季,就可以拿到40萬元左右的收入。
業內人士認為,即時零售平臺美團買菜與農業合作社的成功牽手,讓特色農產品更快從田間流通到消費者手中,意味著除了實體店鋪以外,農民等源頭生產者正在共享即時零售的發展成果。
“首批頭茬瓜”30分鐘到家
西瓜專家、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張文獻介紹道,扎根上海30多年的“南匯8424”西瓜,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實行嚴格的“稻瓜輪作”模式,即每一塊“南匯8424”西瓜地,前期都需要種植不少于5年的水稻,以確保西瓜的品質。目前,浦東新區種植“南匯8424”西瓜近2萬畝次,品牌8424西瓜年產量4萬余噸,占全市西瓜生產總產量的40%以上。
“上海本地有不少優質的農產品,除了‘南匯8424’西瓜,還有‘倉橋水晶梨’、‘金山蟠桃’、‘馬陸葡萄’、‘練塘茭白’等。”張文獻表示,現代農業提質增效不僅需要在種植技術上更加科學化,還需要搭上新時代的列車拓寬銷路,“通過美團買菜這類即時零售新業態、新場景,實現即時送達服務,讓更多消費者充分享受到新鮮優質的本地農產品,進一步提升地產優質農產品在終端市場的價值。”
記者了解到,今年是美團買菜“落戶”上海的第5個年頭,美團買菜一直致力于服務本地消費者,通過“本地尖貨”計劃助力更多本地尖貨走出去,賣出名,賣得好。
截至今年4月,上海地區的“本地尖貨”計劃,已在青浦區和浦東新區落地2個源頭直采基地。同時,崇明白山羊、崇明大米、光明牛奶、上海春菜、“南匯8424”西瓜等多個優質農產品被納入“本地尖貨”名單,給予流量和資源助力。
“讓本地尖貨30分鐘就送到消費者的桌上,促進本地消費市場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本地就業。”美團買菜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美團買菜將通過加大優質農產品源頭直采,助力農產品品質提升和標準化生產,同時利用自有體系的農產品供應鏈效率提高,配送提速,縮短農產品從原產地到餐桌的鏈條,讓更多本地尖貨得以對接大市場,讓市民的菜籃子更豐富,讓農民的錢袋子更有分量,助力上海都市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