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國米戰術設計還是無法彌補牌面實力上的差距,不可思議的賽季闖關之旅最終還是沒能取得完美的結果,藍黑戰士與強敵戰斗到了最后一刻,總結值為這個跌宕起伏的絕地界完賽季劃上了句號。噩夢般的反擊聯賽開局恍如昨日,小因扎吉依靠靈活的新境戰術調整帶領國際米蘭擺脫困境,不僅在熟悉的美領意大利杯舞臺上捍衛了榮譽,還在萬眾矚目的依賴歐冠賽場打出了風格,游走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國米踢法讓他們贏得認可與尊重。
開局不力觸發被動技能,賽季極致輪換保證脆弱平衡
2022夏窗,總結值國際米蘭的絕地界完投入只有4300萬歐元,買斷華金-科雷亞之后,反擊租借轉入盧卡庫、新境阿斯拉尼和貝拉諾瓦,美領免簽奧納納和姆希塔良。一線隊陣容平均年齡從(2021/22賽季)30歲零16天下調到27歲,藍黑軍團看似在穩步推動年輕化進程,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阿斯拉尼和貝拉諾瓦等人只是輪換陣容中的邊緣角色,小因扎吉在重要比賽中都會使用“老邁”的首發陣容,如何通過輪換來揚長避短就成為了執教中的關鍵環節。
小因扎吉時代的國米精研控球,敢于在強隊面前“亮劍”。上賽季,國際米蘭數次對陣尤文圖斯均保持不敗,歐冠淘汰賽攻陷安菲爾德,這些勝利都是建立在超額輸出、跑贏對手的基礎上。意大利杯決賽前,阿萊格里進行了大幅度輪換,國米的主力球員則是連續作戰,他們竟然比以逸待勞的對手還多跑7.6公里(146.3km-138.7km)。
(圖)聯賽首回合米蘭德比,國際米蘭占據優勢且先進一球,最終遭到對手翻盤,小因扎吉意識到了調整防線結構的必要性。
本賽季初期,國米似乎失去了這種銳氣,連續輸給拉齊奧、拜仁慕尼黑、AC米蘭和羅馬,小因扎吉一度被洶涌而來的下課聲包圍。身處絕境之地,小因扎吉一邊大膽推動輪換,保證球員在關鍵比賽中的體能,一邊從拔擢奧納納入手,調整防線結構,連續擊敗巴塞羅那和薩索洛的比賽成為藍黑軍團的賽季轉折點,他們在這兩場比賽中比對手多跑了近11公里。16強戰首回合對陣波爾圖,國米球員跑了117公里(比聯賽的平均值高了5公里),接下來對陣本菲卡和AC米蘭,藍黑軍團同樣在這方面取得了優勢。
(圖)意大利對陣帕爾馬,年輕的阿斯拉尼跑了18公里(120分鐘)。小將的努力帶來了鯰魚效應,主力球員們也感受到了壓力,這種良性競爭造就了意超杯對陣米蘭的大勝。
過去的這個賽季,五大聯賽中沒有球隊場場用完5個換人名額。巴拉多利德在38場西甲中換了189人,只浪費了1個換人名額。意甲球隊顯然對新規則的領悟普遍比較透徹,佛羅倫薩、蒙扎和恩波利只浪費了2個名額,國際米蘭浪費了3個換人名額。小因扎吉可謂是五大聯賽中臨場調整最積極的主帥之一,下半場中段更新邊翼衛、中前衛和前鋒配置是國米的保留節目。
(圖)小因扎吉升級防線的目標是提升單點實力(奧納納)和整體靈活性(達米安)。
防守與進攻雙提升,決賽之路不容易
過往德弗賴和什克里尼亞爾擔任主力的時候,國米三中衛存在同質化的問題。高大球員轉身和回追較慢,參與進攻時的局限性也比較大。巴斯托尼的速度和傳中不錯,什克里尼亞爾進入前場后便顯得比較局促。什克里尼亞爾“小傷大養”,丹布羅西奧遲暮,小因扎吉安排達米安打右中衛,增強了防線的靈活性和出球能力,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圖)做客諾坎普,國米的跑動量低于對手,最終還能取得理想的戰果,靠得就是出色的傳球能力,前場三支點作用突出。
(圖)歐冠淘汰賽面對葡超球隊,國米的傳導能力明顯占優。
除了改變防線架構,小因扎吉還對出球和攻堅等環節做出調整,國米的技術能力達到了可以比肩歐洲一流球隊的地步。做客諾坎普面對放手一搏的巴薩,國米在跑動方面 (124.8km-126.6km)沒有優勢,卻打出了比首回合更開放的進攻場面,獲得了不亞于對手的得分機會。
(圖)連續50腳傳球擊穿羅馬防線,小因扎吉已經完全改變了國米的球風。
(圖)歐冠決賽對陣曼城,國米的技術水平不落下風,可以從容不迫地用連續傳遞制造出射門機會。
由強勢的鋒線組合開拓縱深,攻擊型中場和邊翼衛提供源源不斷的火力輸出,這原本也是(孔蒂時代)國際米蘭的制勝之道。隨著阿什拉夫和佩里西奇的離隊,國際米蘭兩翼的有球能力直線下滑,小因扎吉從提升整體傳接質量入手,維持火力輸出。
什克里尼亞爾“小傷大養”,同樣深陷轉會傳聞的布羅佐維奇也出現了狀況。對陣本菲卡的次回合,布羅佐維奇最后時刻犯下低級錯誤,隨后就在對陣尤文圖斯的意大利杯半決賽中坐上替補席。加盟國米后的首個賽季就轉型為中前衛,次年很快就適應拖后中場的角色,恰爾漢奧盧成功維系了國米中場的下限,也讓小因扎吉在面對突發情況時多了一份底氣。決賽中,布羅佐維奇回歸首發,用強硬的防守和穩健的傳球打出身價,證明了自己依然是目前為數不多能夠勝任單后腰位置的球員。
(圖)四殺AC米蘭,國米雙前鋒組合的拉扯能力顯現無疑。
當年跟隨羅馬殺入歐冠四強時(2017/18),哲科就已經熟悉了(三中衛)雙前鋒打法,在背身拿球、拉邊扯動和回撤中場方面表現出色。迪弗朗西斯科以“巨人陣”碾壓巴塞羅那,彼時的哲科在跑動和對抗方面付出較多,如今已是37歲的高齡,有球技術處理成為了他的主業。哲科的技術和經驗價值非凡,其職業態度和奉獻精神也是年輕球員的楷模。當對手可以在邊路打出配合時,國米中場三人組對寬度覆蓋不夠,就會在側翼露出空當,這就需要雙前鋒之一深度退守,哲科經常會回撤協助中場防守。
(圖)防守時退到禁區前沿,反擊時配合中場進行跑動,進入前場后爭奪高點,拉邊接應隊友,哲科為了維持攻守平衡付出了太多,決賽時踢到第55分鐘被因為抽筋被換下。盧卡庫的出場是比賽切換到“互捅局”的信號,國米遺憾失利。
難以復制的極限之旅,少帥的成就比肩先賢
上賽季,國米衛冕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起步不順,他們在開局階段丟掉7分,第8輪做客拉齊奧時吞下賽季首敗。本賽季的情況更加糟糕,小因扎吉的球隊在前8輪輸掉了4場比賽,歐冠也面臨小組賽提前出局的危險。當年執教拉齊奧時可以按照自己的構想打造班底,來到國米后先是要承接前任留下的陣容,被動地接受馬洛塔引進的新援,調試陣容時難免要付出成績為代價。
依靠免簽、租借和提拔青訓精英等方式,靈活采用先租后買、分期付款和代金券做賬等方式拼湊出了一班人馬,國米頂著財務壓力做到了極限,小因扎吉用出色的資源整合能力強行拔高了球隊的上限。哲科、姆希塔良和阿切爾比等老將的表現令人動容,他們長時間透支著身體勉力作戰,恰爾漢奧盧和達米安的轉型成為了歐冠之路上的點睛之筆,曾被認為是失敗投資的戈森斯也靠拼搏精神贏得了球迷認可。
(圖)實用主義就是國米的DNA,小因扎吉不走尋常路。
早早退出聯賽冠軍爭奪戰事出有因,拿下意大利杯屬于常規操作,時隔多年后重返歐冠決賽堪稱意外驚喜,小因扎吉和弟子們完成了一個偉大的賽季。從埃拉尼奧-埃雷拉和特拉帕托尼,到曼奇尼和穆里尼奧,注重效率和防守的理念已成國際米蘭的DNA,他們也早已習慣了在巔峰之后長期徘徊于低谷。小因扎吉的成就與幾位前輩存在差距,但他帶來了極具開創性的球風,展現出了不凡的資源整合能力,重塑了這支球隊的精神風貌,的確是這個困難時代帶領國際米蘭前進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