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迎來開門紅的中國漲停漲行保險行業也在資本市場引來了久違的上漲盛宴。

      4月27日,平安Wind保險指數大漲400點,久違漲幅高達8.87%。保險其中,業拐中國平安(601318)(601318.SH)在尾盤沖擊漲停收于50.37元/股,中國漲停漲行而其上一次股價漲停是平安在2015年8月27日。

    中國平安久違漲停!保險股大漲 行業拐點來了嗎?

      此外,久違新華保險(601336)(601336.SH)、保險中國太保(601601)(601601.SH)、業拐中國人壽(601628)(601628.SH)也分別實現了6.87%、中國漲停漲行6.66%以及6.45%的平安漲幅,股價創下近一年來的久違新高。

    中國平安久違漲停!保險股大漲 行業拐點來了嗎?

      4月26日晚間,保險中國平安發布一季報稱,業拐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8.9%。此前,新華保險也曾發布業績預告稱,一季度歸母凈利預計同比增長110%至120%。另一方面,一季報業績的發布也沖淡了此前市場對于上市險企實施新會計準則的擔憂。

    中國平安久違漲停!保險股大漲 行業拐點來了嗎?

      一季度業績亮眼

      4月26日晚,中國平安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成績單。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集團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413.85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3.52億元,同比增長48.9%;年化營運ROE達18.8%。

      中國平安表示,壽險深度改革逐步顯效,業務穩健發展。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8.8%至137.02億元,其中代理人渠道、銀保渠道、社區網格渠道均同比正增長;壽險與健康險業務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9.71億元,同比增長104.5%;平安壽險保費收入1717.67億元,同比增長5.6%。

      4月27日晚,中國人壽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3272.21億元,同比增長3.9%;各項新單業務相關指標實現正增長,新單保費達1176.69億元,同比增長16.6%;2023年一季度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7.7%。受投資收益變化及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8.85億元,同比增長18.0%。

      其實,4月19日,上市保險公司2023年前3月保費數據均已披露。從5家保險集團來看,中國人保(601319)保費收入增速最快7.47%,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太平增速分別增長5.55%、3.85%、3.32%。陽光集團保費收入達到413.95億元。

      4月27日,友邦保險在港交所發布了一季度成績單:該公司第一季度新業務價值為10.46億美元,同比增長23%;新業務價值利潤率為52.3%,上年同期為54.4%;年化新保費為19.98美元,上年同期為15.67億美元。2023年首季度,年化新保費19.98億美元,按固定匯率計算按年增加34%,按實質匯率計算升28%。總加權保費收入上升7%至102.36億美元。

      友邦保險表示,友邦保險香港業務錄得卓越的新業務價值增長,由本地客戶群雙位數字的增長及客戶對長期儲蓄產品非常強勁的需求所帶動,其中包括自2月全面通關后向中國內地旅客的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日,不少券商分析師都對上市險企給出“買入”或“推薦”評級。開源證券認為,考慮到宏觀經濟復蘇勢頭良好,居民投資意愿有所回升,儲蓄型保險產品需求或維持相對高位,銀保渠道受自身及外部因素雙重利好有望保持明顯增長,儲蓄型產品供需改善趨勢有望在二季度延續,疊加高定價產品銷售階段性走高,預計保險負債端2023二季度仍有望超市場預期。

      新會計準則實施影響超預期

      “保險股的大漲也與新會計準則實施對上市險企影響超出市場預期有關系。”一位保險從業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

      4月23日,新華保險發布公告稱,2023年一季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根據新生效的企業會計準則追溯調整后的2022年同期相比,預計增加人民幣35.42億元至38.64億元,同比增長110%至120%。

      新保險合同準則即《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又被業內稱為“中國IFRS17”(簡稱I17),根據規定,“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企業”,自2023年1月1日起執行新保險合同準則;其他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自2026年1月1日起執行。

      新準則要求將從此前的保費收入改為保險服務收入,這也是對保險公司財報影響最大的變化之一,“當前保險業負債端披露采用的會計準則為IFRS4,當準則發生改變的時候會影響到財務報表以及保費的計算,具體影響可以這樣理解,同樣100元的原保費收入,在IFRS4的記賬準則下無論是5年交的增額終身壽還是十年二十年繳費的重疾險保費收入都是100元,而在新準則實施后,100元的躉交保費計入保費額度只有原來的7%-8%,5年期交的增額終身壽計入保費占比只有12%-15%,十年期二十年期繳的重疾險,則可以計入40%-70%的保費收入,不同保障內容和情形不同,結果也不同。”一位險企高管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

      此外,新保險合同準則實施也會抑制保險公司調整利潤的空間,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原準則下,精算假設調整對未來利潤的影響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導致個別保險公司為粉飾當期財務業績不惜虛假調整精算假設。新保險合同準則下,精算假設調整對未來利潤的有利影響不允許計入當期損益,而必須在未來提供服務的期間逐步確認,使得保險公司利用調整精算假設來調節當期利潤的目的落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潤操縱行為。

      由此,市場擔心新準則的實施會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影響,但從目前披露結果看,影響并不大。

      回升可持續嗎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按可比口徑,2023年一季度保險行業匯總原保險保費收入19456.91億元,同比增長9.24%,超過當季GDP的增速;其中人身險行業匯總原保險保費收入14789.46億元,同比增長8.8%,特別是3月激增18.06%。

      數據中可以看出,保險行業又迎來了一個“開門紅”,但增長可持續嗎?壽險新業務價值增長的拐點真的來臨了嗎?

      4月25日,在慧保天下保險大會上,中國人壽集團副總裁、國壽壽險總裁趙鵬表示,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和經濟的快速恢復,壽險業迎來了久違的“開門紅”,行業又站在了一個關鍵的節點。但這種回升的態勢能否持續、能走多遠,仍需要中國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趙鵬表示,雖然高增速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去年較低基數,但隨著今年經濟快速回暖,線下活動有序恢復,整個行業發展還是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從結構來看,除續期保費保持較好的增長外,新單保費也成功扭負為正,特別是首年期交增長尤為明顯,同比增速較高。最難得的是,從價值來看,在首年期交保費增長的帶動下,預計今年一季度行業主要公司新業務價值也會實現一定幅度的正增長。

      但趙鵬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在他看來,目前行業增長狀態可以說“量價喜憂參半”。“量”就是業務規模,“價”就是業務價值,與前些年的行業增長不同,本輪的反彈主要依賴銀行郵政代理渠道和以儲蓄功能為主的傳統壽險業務。具體來看,個險隊伍規模仍未止跌回升,個人代理渠道保費增速仍未轉正,遠低于銀行郵儲代理渠道;高價值的重疾類產品銷售沒有明顯改善,1-2月健康險保費收入依靠續期,才實現正增長;盡管年金、兩全等傳統壽險高歌猛進,但新業務價值率相對較低,且長期利率低位徘徊以及資本市場波動,對險企資負管理帶來較大挑戰。可以說,一季度的價值增長主要是規模增長帶來的,業務結構未得到明顯優化。因此,相較規模,行業價值復蘇面臨很大困難。

    Older Article
    IMPACT Day | 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中國志愿者心系社區,踐行可持續生態理念
    Newer Article
    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視角 | 高標準倉儲設施如何賦能醫藥物流高質量發展

    聯系我們

    欲了解更多關于愛游戲(ayx)中國官方網站的信息,歡迎聯系我們!

    花蝴蝶韩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