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遼寧新聞4月19日電(記者趙桂華)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自治近鄰勝似親人。鄰里”這話用在沈陽市鐵西區篤工街道友善社區再恰當不過了。互助長期以來,難事友善社區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共解共治成立特色自治服務團隊“翰墨鄰里互助團”,沈陽讓社區服務真正走到群眾中間。鐵西據了解,區社區變“翰墨鄰里互助團”成員中,自治有退休老黨員、鄰里在職黨員干部,互助有熱心腸的難事叔叔阿姨,也有社交能力超強的共解共治年輕人。雖然他們的沈陽身份、職業不同,鐵西但都有一顆熱心公益、樂于奉獻的心。
義務修繕 匯鄰里合力
“社區的事就是咱們自己家的事。我們每天忙里忙外,小區里芝麻綠豆的小事都包攬了!”志愿者焦素云說,退休后,她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樂于為社區建言獻策,不但自己的時間有價值了,鄰里關系也更好了。

近日,居民焦素云發現社區公益課堂活動室的鋁塑板吊頂意外脫落。她連忙聯系“翰墨鄰里互助團”團長李景宏,并與惠勤坤和社區“五老”于萬波、張桂英等人共同出資500余元,準備對吊頂進行修繕。得知此事后,社區第一副書記張亞平充分發揮“黨派我來的”精神,與大家一起出主意、借工具,自發訂購維修材料、測量板材,忙前忙后……終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區公益課堂活動室煥然一新。
小區義剪 解群眾所難
“過完年我這是第一次剪頭,景宏給我理得很利索,非常滿意。有了這些便民服務,我們老年人真是太幸福了。”剛理完發的居民林嘉麒不禁感慨萬分。隨著天氣轉暖,社區里不少老人有剪發需求。志愿者們專門在園區設置了一個“翰墨鄰里互助團”臨時理發角,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理發服務。
“這個長度行不?把眉毛露出來顯得人精神。”每次理發,李景宏總會耐心詢問老人的意見。同時,他還會一邊理發,一邊陪老人嘮嘮家常,讓服務變得更加暖心。不一會兒,頭發就理好了,居民孫樹勛拿來鏡子,微微一笑說:“好看。”

小事著手 樹榜樣力量
“人這么多,啥時候才能取上快遞啊,孩子馬上放學了我還得趕回家做飯呢……”易居園小區人口密集,午飯、晚飯時間是取快遞的高峰時段。為有效緩解人員車輛擁堵情況,張亞平率領志愿者提前到達“媽媽驛站”,幫忙整理快遞貨架,引導居民自覺排隊、有序離場。“我覺得咱們社區越來越好了,人情味更濃了,這都得感謝這幫志愿者。”看著志愿者們默默忙碌的身影,居民夏丹感嘆道,而這也是社區居民的共同感受。

“在志愿者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居民愿意主動參與到社區的建設、治理和服務中來。社區就是一個大家庭,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溫馨的大家庭,每個人都感到很自豪!”張亞平告訴記者,接下來,友善社區還將通過黨建引領,鼓勵居民群眾各展所長,將友善互助的社區文化融入志愿服務當中,以“兩鄰”理念為依托,鞏固居民自治服務團隊建設,構建起基層治理新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