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8 日,繁星計劃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福州開幕,讓身會上,邊中由國家文物局指導,小博星河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聯合中國文物報社發起“中小博物館數字助力繁星計劃”(以下簡稱繁星計劃)正式啟動。物館文化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劉洋,中華中綻中國文物報社社長柳士發,放璀騰訊公司副總裁陳發奮,璨光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部數字文化實驗室負責人舒展共同啟動“繁星計劃”發布。繁星計劃
在四川省文物局支持下,邊中中國彩燈博物館和瀘州市博物館作為首批參與“繁星計劃”試點單位,小博星河18 日當天上線了博物館專屬小程序,物館文化集合了展覽展訊,中華中綻館藏精品,放璀社教活動,視頻展播等功能與內容,進一步完善一站式參觀體驗。
近年來,大型博物館的數字化玩法創新頗多。但由于經費、設施等方面的原因,許多中小型博物館發展受限。2021 年 5 月,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國家文物局等 9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實施中小博物館提升計劃。加強機制創新,有效盤活基層博物館資源。國家文物局官方網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底,全國現有地級市以下中小博物館總數為 3198 家,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 51.7%。如何讓中小型博物館借助數字技術發揮更大價值,亟待各方整合資源,溝通合作。
“繁星計劃”主要聚焦中小博物館數字化建設議題,首批將選擇 100 家中小博物館,從 4 個方面拓展中小博物館創新發展與數字化傳播方式。
“繁星計劃”的首要舉措就是數字化平臺能力建設,構建博物館專屬的數字化陣地,助力博物館服務能力提升,提供展覽信息、文物數字化陳列、語音講解、服務導覽,社教活動等內容建設。借助騰訊地圖智慧文博方案能力及微信小程序輕量、便捷、易傳播的特點,同時在內容運營、迭代升級、公眾號互通關聯等優勢助力下,強化博物館內容傳播,擴大自身影響力和用戶覆蓋度。
二是助力博物館打造視頻號,通過專業視頻內容制作團隊一對一輔導策劃,采用“一個館 + 一個展 + 一個館長 / 專家 / 金牌講解員 + N 件組展品”的直播與短視頻傳播形式,助推博物館“跨界破圈”傳播。
三是開展專項數字化能力培訓課程,助力博物館運營人員的新媒體運營及數字化產品使用能力提升,成為博物館專屬的“文博數字官”。
四是助力博物館文創 IP 開發,通過騰訊探元數字文化開放平臺為創作者、供應鏈合作伙伴架設鏈接橋梁,對接國內外頂級文創設計開發團隊,建設二創素材圖庫,根據館藏特色藏品,為每座博物館提供 50 件二創素材、紋樣。舉辦文創大賽,引導優質創作者針對博物館 IP 進行專項產品設計,實現與文創消費創作理念同步,打造符合各館自身文化符號的獨有文創 IP 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