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2月15日電 (李佳佳)眼下,數字科創上海寶山區正在成為數字化轉型最新試驗場、上海市生最優應用場,寶山標煥并由此煥發城市生命體新活力。亮出力
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新目新活既是發城上海“十四五”時期的重要發展戰略,也是命體上海寶山建設科創中心主陣地、實現“北轉型”的數字科創核心驅動力。
今年以來,上海市生寶山區亮出“數字科創”新目標,寶山標煥聚焦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亮出力持續做優數字生態,新目新活在空間形態、發城能力輸出、命體產業生態等均進行了系統頂層設計。數字科創譬如提出打造“雙核五圈”示范區,聚焦南大未來智慧城、吳淞創新城等城市更新地標。借由在線新經濟的蓬勃發展,探索“數字+科創+產業”的新路徑。
有了“靶向”外,各類配套政策也及時跟進。以“科創30條”為例,其中專門提出每年拿出5000萬元專門用于激勵數字化轉型。
經濟數字化:將流量優勢化為產業優勢
依托寶鋼、上海鋼聯等企業,寶山區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走在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其已建成全國最大的鋼鐵電商交易中心,并逐步成為全國鋼鐵電商平臺交易集聚中心和大宗商品資訊服務中心。
流量優勢能否轉化為產業優勢,關鍵還在于硬產品和軟服務能否做到“深度融合”。轉型過程中,寶山區緊抓智能工廠的研磨打造。上海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國盛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持續大力推進。“華能集團上海石洞口第二電廠基于邊緣計算的5G智慧工廠項目”獲得今年“綻放杯”三等獎和最佳人氣獎。
想要充分激發經濟數字化轉型動力,還意味著聚焦優化數字生態系統。在寶山區,一連串“全國首創”正不斷為企業發展解憂、為企業轉型賦能。
一家企業要“入市”,合規審查必不可少。為此,寶山區在全市首創擬上市企業合規審查“一件事”。此次改革將8個部門、9項證明事項通過整合表單材料、辦理空間、申報途徑,并開發統一系統,最終實現“1112”目標,即一表一口一次申報,兩個工作日辦結。截至目前,已為晶宇環境、上海國纜、福然德等公司一次出證,極大降低了企業制度性成本。
注入經濟新動能,關鍵還在攬才引才。依托“隨申辦”平臺,寶山區打造全市首創“無人工干預”的人才公寓選房系統。線上選房、線上預約、線下看房簽約,實現“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252名人才符合公寓入住條件,其中159人通過該系統預約看房,40人簽約入住。
生活數字化:關注民眾“急難愁盼”
讓人切身感受到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活數字化轉型同樣是有力抓手。
前不久,上海市寶山實驗學校與求真中學、虎林中學和泗塘中學共同開啟一堂同儕數學探究課程。四校學生“隔屏”上課,成為當下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新探索。
不只是教育,醫療、交通出行等種種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都是生活數字化的關鍵應用場景。
數據顯示,在寶山區,老年人健康服務、醫保服務、醫保“e”助以及裝修垃圾清運等4項“一件事”辦件量接近全區“一件事”辦件總量的90%。這一高比例源于其對相關辦理服務的“流程再造”。從打包聯辦、自助辦理、智能核驗報銷到全程網辦……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在便捷辦事體驗中“蹭蹭上漲”。
再以百姓關注的“家庭病床”為例,全區1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完成全覆蓋建設,目前累計服務居民1490人次,完成電子病歷記錄近3萬份,總居家服務天數超過2.5萬天。這一服務還不斷向養老機構延伸。勤豐家樂養老院、淞南社區愛照護長者照護之家等成為首批試水機構,由此開拓醫養結合新模式。
一走到地下車庫就沒信號,這曾是不少人的共同煩惱。地下空間的“信號盲區”,也加劇了客觀存在的“停車難”。為此,寶山區結合民心工程推進,持續提升公共停車信息聯網數據質量水平等,加快推進地區公共停車場(庫)信息聯網。截至目前,聯網率已達8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生活中,“調檔案”也是另外一樁煩惱,不僅牽涉部門多、辦理周期也特別冗長。為此,寶山區民政局先后多次與區檔案館、區行政服務中心等溝通協調,爭取檔案資源、權限,由此推出補領婚姻登記“一件事”調證功能,實現婚姻檔案查詢、婚姻登記補領一次辦。
生活數字化轉型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為此,寶山區始終堅持以人的需求推進數字生活的“進化”,讓廣大市民可感、可知、可及,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治理數字化:社區治理也能“精算”
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而治理數字化則是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關鍵路徑。由此,上海要實現三大轉變——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交互型轉變、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
寶山區率先將這一數字手段應用于基層治理。“社區治慧通”的誕生,既可對社區參與數據開展深度分析,為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同時,依托大數據模型,還能實時發現群眾“痛點”、民生“堵點”,實現社區精準治理。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寶山區已梳理完成“社區云”(社區通)現有社區及用戶基本信息、策劃設計大數據分析場景等工作。“社區服務云預約”。完成對全區572個社區服務綜合體現狀的調研排摸。
此外,活力樓組也完成了從線下到線上的“跨越”。目前,其已上線微治理場景。通過建立星級樓組數字檔案,生成一批樓組專屬二維碼。人們只需掃碼即可查看樓組的“前世今生”,實現線上虛擬參訪,推動“活力樓組”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開放共享。
這樣的數字治理方案還能“按需定制”。譬如,在友誼街道長灘社區,寵物管理成為社區治理矛盾易發點。為此,該社區在融合“社區通”相關數據、功能基礎上,專門開發“志愿者管理”“寵物管理”等特色應用小場景,利用科技力量改變傳統管理模式,便捷居民參與方式,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治理效率,實現自治共治“上網入云”。
寶山“社區通”還在不斷衍生豐富功能。其鄉村治理智慧模式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并在北京、山東等地復制推廣。截至目前,社區通為全區14余萬居村民積極參與“議事協商”提供了平臺,已產生議題3萬余個,形成公約和項目3700余個,90%問題在居村有效解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