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Info
2023百強縣出爐!“長三角板塊”依舊強勢,江蘇領跑各省
7月25日,百強隸屬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縣出賽迪顧問發布《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下稱“報告”)顯示,今年的爐長百強縣榜單中,“長三角板塊”表現依舊強勢,角板舊強以42席繼續“霸榜”。塊依值得一提的勢江蘇領省是,江蘇表現突出、跑各領跑各省,百強不僅占比超過五分之一,縣出并且前10名中獨占6席,爐長并包攬前4位。角板舊強
翻開這份報告,塊依江蘇上榜的勢江蘇領省有23席,分別是跑各昆山(1)、江陰(2)、百強張家港(3)、常熟(4)、太倉(6)、宜興(9)、如皋(22)、海安(23)、啟東(25)、溧陽(28)、丹陽(29)、泰興(30)、如東(35)、靖江(36)、東臺(37)、邳州(43)、儀征(52)、沭陽(62)、興化(64)、高郵(66)、沛縣(67)、建湖(72)、射陽(73);浙江上榜的有16席,分別是慈溪(7)、義烏(11)、諸暨(12)、余姚(13)、樂清(15)、海寧(16)、溫嶺(18)、桐鄉(21)、瑞安(26)、平湖(40)、寧海(45)、嘉善(53)、長興(55)、臨海(65)、東陽(68)、永康(74);安徽上榜的有3席,分別是肥西(54)、肥東(75)、長豐(76)。
據悉,今年的報告體系設置評價“雙門檻”,即GDP≥6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億元,并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水平4個一級指標,以及8個二級指標、27個三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報告顯示,中國縣域GDP從2016年33.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43.2萬億元,占全國GDP的比例穩定在40%左右。
圖為昆山。來源:視覺中國
細看這份報告,還有什么內容值得關注?
無疑,“GDP千億俱樂部”長三角占比高達57%,最令人矚目。
2022年,百強縣中'千億縣'總數達到54個,完成GDP8.6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7.1%。而長三角進入“GDP千億俱樂部”的縣域達到31個,分別是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慈溪、宜興、義烏、諸暨、太倉、余姚、樂清、如皋、溧陽、丹陽、啟東、海安、泰興、如東、沭陽、溫嶺、海寧、靖江、桐鄉、瑞安、邳州、興化、肥西、東臺、高郵、沛縣、儀征。其中,昆山、溧陽、沭陽表現最好。
先說昆山,2022年,昆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06.7億元,成為全國首個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萬億級大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提升至57.3%;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增至2744家、占蘇州1/5上市企業達46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至3.83%。單論經濟實力,可比肩一些省份和不少地級市。
再說溧陽,GDP排名第21位,進位5位。202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16.2億元,增長6.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6%,增幅常州第一;規上工業總產值2905.6億元、工業應稅銷售收入3509.6億元,分別增長32.8%和43.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5.9%。進出口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增長34.5%和11.3%。發展實力與前景不容小視。
而有著“花木之鄉”之稱的沭陽縣(29),此次GDP排名進位4位。當前,沭陽正錨定蘇北全面領先,突出擴投資、促消費兩大工作主線,堅定不移抓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業推動、環境驅動,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以“四化同步”助推現代化建設,千方百計打造新的增長點、培育新的增長極,加快建設區域副中心城市。
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集聚區、城市群為基礎,當前長三角“千億縣”形成了以昆山市、江陰市、慈溪巿、義烏市等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創新驅動主導模式。其典型特點是,百強縣、'千億縣'總數多技術創新、模式創新能力強。
報告稱,“千億縣”快速增長勢頭強勁,縣域經濟在國家高質量發展中的短板加快補強,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進入重要機遇期。
· 王建朋